满庭芳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各体兼工,尤其是擅长七律,被誉为“诗圣”。
注释:
1.出塞:乐府诗题。杜甫先后写有多首《出塞》,分为《前出塞》和《后出塞》。
2.挽弓:拉弓。
3.疆:边界。
4.苟:如果;侵陵:侵略。
导读:《前出塞》是杜甫罗天宝末年,唐将哥舒翰征伐吐蕃之事的组诗,本诗是其中的名篇。诗作前四句似谣似谚,朗朗上口,富于机趣,强调装备必须精良,对敌讲究方略,点明制胜之道,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战略战术思想;后四句笔锋一转,道出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当以“制侵陵”为限,节制武功,力避杀伐,表达了作者热爱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鲜明立场。
全诗境界高,意蕴深,富哲理,有气势,深得后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