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屈原自杀,实际上标志着战国时期本来最强大的楚国由盛转衰,彻底被秦国打垮。也意味着秦国统一天下进入了倒计时。
屈原的命运,与楚怀王绑在一起。公元前329年,楚威王熊商去
谢邀。屈原自杀,实际上标志着战国时期本来最强大的楚国由盛转衰,彻底被秦国打垮。也意味着秦国统一天下进入了倒计时。
屈原的命运,与楚怀王绑在一起。公元前329年,楚威王熊商去世,其子熊槐继位,即楚怀王。楚国在威王时达到巅峰,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楚怀王雄心勃勃。屈原担任左尹,辅佐楚怀王进行改革。
然而继位之初,楚怀王即遭遇了秦国、魏国的联合攻击。这对楚国的影响并不大。到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参与了六国合纵,围攻秦国,但并非真心作战,导致这次合纵失败。此时秦国势力不断向楚国朝廷渗透,楚怀王日渐落入秦惠文王的圈套。
伴随着合纵的失败,屈原也遭到失势。改革本来就难免损害权贵利益,屈原坚持合纵反秦,也遭到楚国内部亲秦派的反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屈原有出色才华,性格上又自命清高,很容易遭到攻击了。而从屈原留下来的诗文看,屈原可能确实有那么些居功自傲的味道,还带上了书生的固执之气。再加上部分奸臣和政敌的攻击,屈原黯然停止改革,离开中枢,把满腔委屈和悲愤,写入楚辞之中,流传千古。
这对楚国是不幸,对中国文学倒是好事。
此后,秦国继续扩张,于公元前316年攻灭巴蜀,占据楚国上游。公元前313年,张仪入楚,花言巧语说服楚怀王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转头又故意激怒楚怀王。愤怒的楚怀王一头扎入陷阱,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损兵十余万,丢失大片领土。到公元前311年,楚怀王屈服于秦,自此丧失了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秦惠文王和张仪的“连横”战略达到一个高峰。
就在这一年,秦惠文王去世,两年后张仪去世,给了楚国一点喘息机会。齐闵王也伸出手来,和楚国重新建立合纵联盟。但楚怀王此后继续在秦齐之间摇摆不定,最后再度落入秦国圈套,在公元前301年遭到秦国、齐国、韩国、魏国四国联军围攻。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入秦国,囚禁不归,并于三年后愤懑而终。其子楚顷襄王继位,另一位儿子子兰成为令尹,亲秦派完全掌握了楚国大权。面对秦军的耀武扬威,楚国唯有连连退缩,不断割地求和。在公元284年的五国伐齐中,楚军更背刺齐国,杀死齐闵王,从而彻底断送了齐楚联盟的可能。
失去齐国的增援,秦国先痛打三晋,然后猛攻楚国。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从蜀地顺流而下,攻打楚国的黔中(今贵州北部)、巫郡(重庆东部、湖北西部,又迫使楚国割让上庸之地和汉水以北大片领土。位于江汉之间的楚国核心地带,处于秦国北面、西面的两路威胁之下。
前279年,白起杀入江汉平原中部,攻克了鄢(今湖北宜城)、邓(今河南邓县)、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陵区)等地。
前278年,白起率秦军攻克了楚国首都郢城(今湖北荆州),焚烧了夷陵(今宜昌市夷陵区)。楚顷襄王逃到了陈地(今河南淮阳一带)。楚国领土丧失了几乎三分之一。楚王国当初崛起的江汉之间,完全沦为了秦国的疆土。
这让屈原肝肠寸断。屈原一心报效楚国,洗雪楚怀王之仇。可是楚顷襄王昏庸,屈原满腔热血,遭到令尹子兰等人的陷害,始终远离楚国的决策圈。他眼睁睁看着楚国参与了重创齐国的战争,又眼睁睁看着秦国一步一步,把楚国疆土鲸吞蚕食。当得知秦军占领郢都时,屈原终于支持不住。他抱着石头,跳入了汨罗江中,一死殉国,并因此得到后世千年的纪念。
从这一刻起,楚国的悲惨命运,已然难以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