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川航客机空中玻璃破碎,尽管之间有机务人员几次被半吸出机体外,但在努力挽救下,也是有惊无险,没有造成可能的空难,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按航空届专家介绍,这样的事故出现机毁
这次川航客机空中玻璃破碎,尽管之间有机务人员几次被半吸出机体外,但在努力挽救下,也是有惊无险,没有造成可能的空难,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按航空届专家介绍,这样的事故出现机毁人亡的几率很大,至于飞机内人员被吸出机外风险也是极易发生。而川航机务员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救客机于危难,也是航空史上所罕见,这与川航乘务员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处置和川航平时的危机预案演练扎实分不开的。
据悉,这次川航事故客机为空客A32大型客机。一般正常大型客机航行空中,都在一万米,也就是十公里左右的高空中飞行,这个高度的空中空气稀薄气压极低寒气逼人,客机需要克服这些难题才能正常飞行。
可以想象,那些去西藏路上经过一些4千多米路段时那种被低气压折磨的难受,或者攀登8844米攀登珠穆拉峰的艰难可以看出,飞机在十公里高空上对低气压克服难度更大。
据资料显示,飞机飞行高度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有低气压。物理学知识指出大气压强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压会降低5毫米汞柱;海拔高于3000米外的,每升高百米,气压则会降低9.5毫米汞柱,换算作万米高空的大气压力约为199毫米汞柱。
通常,正常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人体适应的大气压力最低极限为266毫米汞柱。而为了保证人员在万米高空的客机中能与人适应的大气压力,必须做机舱密封加压到人适应的标准大气压,这样高空机舱内外压差达到三倍之多。
而且风速也会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万米高空中的气流的变化也异常湍急,更是造成压力陡增。
飞机在万米高空可怕的是密封座舱突然解密减压,这样在内外强大压差下,对机内人员会造成被吸出的危险。这些危险镜头我们可在电影《迫降航班》、《插翅难飞》、《空军一号》等电影片段中得以震撼,而这次川航高空客机破窗事故中,就真实再现了机务人员被半吸出机体外的危险一幕。
所幸这次川航机务人员能克服这些危险,处理得当,安全降落地面,我们应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