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人类的努力、学习、成长,无一例外地是为了提高自我生存发展、实现愿望、生活质量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无论出于“利我”,还是“利他”的目的,都要有一个“知得失、知好坏
谢谢邀请!人类的努力、学习、成长,无一例外地是为了提高自我生存发展、实现愿望、生活质量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无论出于“利我”,还是“利他”的目的,都要有一个“知得失、知好坏、知进退、知对错、知善恶、知行止、知人我、知成败、知大小、知荣辱”的过程。
“心何以知,虚一而静”,正是为了达到上述得失、好坏、进退、对错、善恶、行止、人我、成败、大小、荣辱等“多知、全知”,而进行自我修养、修炼的一个智慧层面的要求。“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又“知耻而后能止,止而后定,定而后安,安而后静,静而后智慧生”,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一个“依道修炼”的问题,在此不再过多举例。为静而“虚一”,这个“虚”可以理解为虚无、虚空、虚心,“一”字自然有”一心一意”、“专一专心”、“心无旁鹜”的意思,也可将之理解为一种“太极”或“无极”或“道”的状态。
实话实说,这个“心何以知,虚一而静”的修炼,甚至进入”禅定”、“入定”、进入“道”的状态,我是很难达到的,绝大部分普通一般人也很难达到。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气馁,学习、读书可以是一生的事情,思想、文化、行为、修养的提高,也应该是我们终身的追求。另外,退一步讲,既便一生没有大的作为、没有象样的修为,“你我皆凡人”,我们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过一生,做人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往好的方向去做,争取无心无愧也就可以了。(谨此吧!谢谢您的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