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并无轻重之分。清末的海防和塞防之争,一方面是当时清政府确实财政紧张,另外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加上清廷有意挑起汉人大臣对立,避免他们联手
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并无轻重之分。清末的海防和塞防之争,一方面是当时清政府确实财政紧张,另外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加上清廷有意挑起汉人大臣对立,避免他们联手以后威胁到自己地位所致。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国内各种起义不断,边疆东北、西北边疆面对沙俄的军事入侵,而英法则从海上步步紧逼。而1865年阿古柏入侵西北,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这给了清政府极大的刺激,于是有了海防和塞防哪个更重要的大争论。
李鸿章认为这几年来西洋势力多从海上入侵,因此要加强海防,甚至提出把西征军饷用于海防,等于放弃了西北领土。而左宗棠虽然嘴上说的好听,主张海防塞防要并举,不过却下令闽浙旧部不得出一兵一卒协助沈葆桢出兵台湾。最后沈葆桢还是靠着李鸿章调拨的13营淮军,才得以出兵台湾。
李鸿章和左宗棠意见相对表面上是因为清政府此时财政紧张,难以同时兼顾海防和塞防之需,必须有一个侧重点。不过更重要的是,此时李鸿章正负责筹建海防,而左宗棠则担任陕甘总督,负责西征。所以他们都强调自己干的活最重要,想从清廷那多争取资源。
至于清廷也是乐见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个人互相扯皮,对他们来说,要是汉人大臣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那才麻烦呢。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两个大实力派对立,更有利于清廷制衡双方,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如果单纯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海防和塞防当时都很重要,没法说西北边疆和台湾哪个更值钱。实际上此前左宗棠在闽浙总督任上时,也是鼓吹过海防重要性的,还一手创立了福建船政局。因此李左两人其实心里都很清楚,海防和塞防哪一个都不能放,只是为了自己和集团利益,也只能互相拆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