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帝没有子嗣,弥留之际诏令其五弟(信王)朱由检承继大统。在天启帝死后第三天,年轻的朱由检南面为帝,年号崇祯。
当时的崇祯内心是既兴奋又焦灼,兴奋的是君临天下能够一展抱负,
我是七哥
魏忠贤的倒台,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崇祯皇帝的精明政治才干,让人感叹他不是亡国之君啊。崇祯铲除魏忠贤,主要有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崇祯皇帝顺利即位,完成权力的过度。(崇祯帝剧照)
1627年8月明熹宗病危,朱由校自知时日不多,开始安排后事。看到皇帝病危,魏忠贤和客氏感到一丝惶恐,一旦明熹宗去世,新皇继位,他们即将面临生死考验。
于是客氏安排怀孕的十名宫女进宫,假称这些宫女都是明熹宗的儿子,想要行吕不韦之举。明熹宗得知之后,便与张皇后商量,想要立宫女的儿子为皇帝。
张皇后了解魏忠贤,客氏的为人,料定宫女的子嗣有诈,便力劝朱喜宗立自己的亲弟弟朱由检为皇帝。最终,在夫妻之情的感化系下,朱由校有了登上皇位的机会。
而朱由检,对朝局的败坏,早有耳闻,不愿意接替皇位,最后张皇后亲自出马,力劝朱由校,为了大局考虑,登上帝位。最终,朱由检勉强答应了,但对皇位仍然心有余悸,恐怕自己会被魏忠贤的党羽迫害,命不久矣啊。(懿安皇后 剧照)
对此,张皇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叮嘱了些事情,才让崇祯皇帝吃了颗定心丸。
1627年8月24日,崇祯皇帝继位。
入宫当夜,为了避免魏忠贤指使宫女太监陷害自己,崇祯皇帝拿着宫女的佩剑,一夜未眠夜;日常吃饭,饿了也只吃自己私藏的食物,以防魏忠贤的党羽下毒;最后,为了彻底保障自己的安全,崇祯从自己的信王府中,将亲信的宫女、太监带入宫中。
崇祯帝一面不断加强自己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依然恩宠魏忠贤一派,就像明熹宗一样。
魏忠贤看新皇继位,已成事实,自己无法下手谋害,只得侍奉新皇。就此,崇祯皇帝顺利继位。
第二步骤,积蓄反魏力量。
新皇继位,朝中势力、宦官开始试探新皇的态度。作为权势最大的魏忠贤,是最为迫切的,因为他知道,新皇帝的态度将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按照以往帝王的爱好,魏忠贤先是进献了几名宫女,看看崇祯的态度。崇祯不爱女色,但碍于魏忠贤的权势,不想让他起疑,于是收下了这几名宫女。出于安全考虑,崇祯帝对宫女搜身,最后发现了催情药。因此,崇祯对魏忠贤更加防备。
魏忠贤看崇祯迟迟没有行动,又生一计,安排一个小太监,拿着挥发的催情药,站在宫门外,以便崇祯就范。崇祯很快就识破了魏忠贤的伎俩,更加痛恶魏忠贤,感叹先皇就是这样被魏害了!
魏忠贤看崇祯帝竟然不爱女色,自己的计谋被识破,隐隐中有一些不安。为了进一步明确崇祯的态度,魏忠贤想看看崇祯对待群臣的态度。
只见,崇祯看见一些谄媚魏忠贤的奏章,没有太大的异常,反而有些高兴的样子;看见一些弹劾反对魏忠贤的奏折,崇祯也不做过多回复,神情也没有太大变化。
魏忠贤只感觉事有蹊跷,对自己的命运有些担心。为了进一步明确崇祯的态度,魏忠贤决定以退为进,上书请求各地停止供奉自己的祠堂。崇祯知道魏忠贤是在刺探自己的态度,但也想借此机会,开始铲除阉党,于是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要求。这样,崇祯皇帝既表面自己反魏的态度,又不会太过于激怒魏忠贤,毕竟祠堂也只有贤明有德的圣人,才有资格供奉,魏忠贤哪里是呢?对此,魏忠贤也是心知肚明。
旨意下来,魏忠贤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新皇帝对自己心存戒备。而群臣,也知道了新皇帝的态度,准备大举反攻阉党,反魏势力开始酝酿壮大。
随后,崇祯帝料定魏忠贤会心生不满,可能会借用自己朝中的势力,来个鱼死网破什么的,于是继续褒奖魏忠贤一党,暂时稳住了魏党。
第三步,开始行动,寻找导火索。
虽然有了一定的反魏力量,崇祯还是不太敢轻举妄动,毕竟魏忠贤的党羽太多,遍布朝野,朝中关键的职位依然是魏的人。(杨维垣 剧照)
正在崇祯寻找导火索的时候,没想到魏忠贤一派的人,反而送来了机会。御史杨维垣作为魏党一派,上书弹劾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杨维垣的本意,是想将魏忠贤过去所做的罪责,全部嫁祸给崔呈秀,然后以一人牺牲,来保全魏党。
这的确是个好计策,杨维垣想两边都不得罪,自己既脱离了魏党的名声,可以跟着皇帝一起走;倘若魏党继续得势,自己也只得罪了崔呈秀,而保全了九千岁,那九千岁也不会太难为自己。
崇祯一看,心中大喜,立即将魏忠贤党羽的五虎之首,崔呈秀直接革职。(魏忠贤最核心党羽 五虎 剧照)
倒魏的导火索就此被点燃!
第四步,铲除魏忠贤。
群臣一看魏忠贤的心腹倒台了,心中大快,反魏势力顿时大涨,许多弹劾魏忠贤的奏折一一呈上。当然,这些奏折中,不乏一些急功近利、投机的人, 自然他们所写的奏疏,可信度不高,凭着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去罢黜魏党,只会逼反魏党。
最后,看过无数奏章之后,崇祯看到了一封满意的奏章,来自海盐县的贡生钱嘉征,直接列举了魏党的十大罪行,而且这些罪行,基本可以坐实。
崇祯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这封奏疏。听完奏疏,魏忠贤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了,而崇祯之所以不敢动自己,不过是因为自己还有朝中的势力罢了。(魏忠贤与徐应元商量 剧照)
惶恐之余,魏忠贤决定动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某一条生路。于是,找崇祯的贴身太监徐应元,商量计策之后,再次决定以退为进,请求上书辞去爵位,只求保住富贵。
崇祯看魏忠贤如此行动,心中很是满意,直接恩允。没过几天,又听说,魏忠贤辞去爵位,是徐应元的主意,心中不快。崇祯帝与以往的明朝皇帝不同,坚持反对太监干政,于是,先严厉斥责徐应元,然后借机牵连到魏忠贤,直接将他贬到凤阳去守陵。
这一切举措,行云流水,近乎没有破绽,让魏党几乎找不到太多反击的措施。就这样,崇祯继位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位权倾朝野的九千岁,赶出了京城。
面对崇祯的步步紧逼,魏忠贤不得已离开了京师。平日过惯了作威作福的生活,临走的时候,也不能落下威风,魏忠贤照例带着自己的1000亲兵,四十多辆车马,浩浩汤汤地离开了京师。
看到这一场景,崇祯感觉自己的帝王权威受到了巨大挑战,魏忠贤被贬出京,竟然还如此作威作福,实在可恶,于是,当场下令锦衣卫逮捕魏忠贤,押回京师受审。
魏党的太监李元贞听闻,知道这次魏忠贤在劫难逃,连忙派人给九千岁通风报信,让他早做打算。听闻消息,魏忠贤感觉在劫难逃,这一次被抓入京师,恐怕也是九死一生。于是,解散了自己豢养的这些亡命之徒,自己与死党李朝钦,跑到客氏旅店饮酒,只等锦衣卫来抓人。
这时,恰好有一位昔日被魏忠贤打压的秀才,听闻魏忠贤沦落到了这个地方,心中大快,想趁机奚落下这个家伙,于是唱起了自己编纂的《桂枝儿》。
听闻《桂枝儿》的曲目,再加上天色已晚,月光皎皎,一种凄凉的心绪迎上心头,魏忠贤最终自杀。
第五步,铲除魏党。(魏党)
崇祯逼死了魏忠贤,得知消息的五虎之首崔呈秀,也自知在劫难逃,便自杀谢罪。失去党首、领导人物的魏党,各方势力开始躁动,一方倒戈东林党,一方誓死抗争,再也没有抵抗崇祯的势力。于是,在崇祯借助东林党势力打击之后,魏党几乎铲除殆尽。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