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军占领日本本土时,日本有没有进行武装抵抗?

这个问题,很遗憾,并没有,真的没有。
作为二战的策源地之一,日本在战争中可谓倾尽了全力,直至战败前夕还叫嚣一亿玉碎,准备与同盟国同归于尽,其气焰不是一般的嚣张。
但是美国1945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17:01:09

这个问题,很遗憾,并没有,真的没有。

作为二战的策源地之一,日本在战争中可谓倾尽了全力,直至战败前夕还叫嚣一亿玉碎,准备与同盟国同归于尽,其气焰不是一般的嚣张。

但是美国1945年8月6日在广岛投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实战原子弹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这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当天造成了超过8万日本人死亡。日本高层深受震惊,同时震惊的还有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

当斯大林得知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他敏锐地意识到美国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日本的能力,因此想要在远东地区分一杯羹的苏军迅速出动。1945年8月8日,150万苏联红军从三个方向歼灭了日本的“皇军之花”关东军,彻底打破了日本天皇及高层想要在东北苟延残喘的企图。

不过在日本遭受到广岛原子弹轰炸后,日本高层却对民众隐瞒了这一消息,以至于民众继续在日本军部的挟持下,叫嚣着随时准备为天皇献身。

而当苏联出兵东北,美国在8月9日于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后,日本高层再也无法隐瞒事实。而且美国向日本喊话:如果日本拒不投降,等待日本的将是更多原子弹的轰炸。

于是日本高层的主战派,此时再也没有底气负隅顽抗,裕仁天皇也终于下达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命令,日本高层终于形成了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统一意见。

但是此举激怒了日本的底层军官。一直以来日本军队都有“下克上”的传统,包括九一八事变,诺门坎事件等都是下克上的典型体现,而此时的底层军官认为天皇被日本高层的投降派挟持,所谓的《终战诏书》一定是天皇陛下被挟持时发出的。所以这些军官有义务解救天皇,然后带领日本民众负隅顽抗,死硬到底。

于是在1945年8月14日,以畑中健二少佐为首的日本陆军省底层军官,联合近卫师团少壮派参谋人员发起旨在阻止日本投降的军事政变,史称“宫城事件”。

此时的裕仁天皇已经于1945年8月14日晚23时录制完成《终战诏书》,称为“玉音盘”,计划在1945年8月15日上午12点向全世界播送。而此时的政变人员迅速包围皇宫,疯狂搜查玉音盘,可惜未能得逞。

由于皇宫外负责警戒的东部军未能被政变人员说服参与政变,因此政变于8月15日凌晨遭到镇压。政变头目畑中健二还曾跑到广播站威胁广播人员不准播送玉音盘,但同样未能得逞。

15日上午,畑中健二等政变首脑人物在被抓前于皇宫前自杀,至此“宫城事件”被平息。

1945年8月15日上午11时,“玉音盘”被送到日本广播局。正午12时,广播局向日本及全世界播送裕仁天皇《终战诏书》,正式宣告日本投降。

聆听完《终战诏书》的世界各地日本军队陆续放下武器,向当地同盟国军队投降。

而经过“宫城事件”后,日本高层迅速加强了对皇宫的保护,对底层军官可能的兵变严加防范。从而有效杜绝了其后美军登陆日本时,可能遭受到的日本武装人员的攻击。

由于此时的日本虽然宣布投降,但是裕仁天皇仍然是日本天照大神的后裔,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所以当裕仁天皇宣布“终战”时,这些日本人即使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但也只能服从命令,向盟军投降。

所以此时如果继续发生针对盟军的反抗,则被视为违背天皇的意志,是不被允许和大逆不道的。所以经过“宫城事件”后的日本军队再也不是几天前叫嚷着一亿玉碎,两眼发红的野兽,而是恭顺加卑微的绵羊。

而且对于此时的日本皇室,特别是裕仁天皇而言,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也就意味着日本接受了盟军开出的无条件投降的条件。

在没有资本和盟军谈条件的情况下,虽然在日本投降前,日本高层和盟军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获得了盟军准许日本保留天皇制度的承诺。但是裕仁天皇明白:

保留天皇制度和保留裕仁天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如果盟军愿意,可以随时废除裕仁天皇,扶持一个没有战争罪行且更好控制的皇室子弟上位,因为这和日本保留天皇制度并不冲突。

要知道能有效安抚和震慑日本民众的不是裕仁天皇这个人,而是裕仁天皇所代表的高不可及的天皇制度。

而一旦裕仁天皇被废黜,等待他的将是任人宰割,甚至被送上审判庭的严重后果。所以在平定了日本底层军官叛乱后,裕仁天皇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就是利用自己天皇的权威,迅速展开自救运动。

如何自救?当然是讨好盟军驻日本最高司令长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1945年8月30日上午,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抵达日本厚木机场。随后由裕仁天皇安排的车队迎接并护送至东京的盟军远东司令部。

在这长达36公里的道路上,两侧的3万名日本宪兵全副武装,严阵以待。不过他们却纷纷背朝公路,像胜利者麦克阿瑟表现出最崇高的礼节。

在飞机上,马克阿瑟和参谋们还在设想着如何应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人,但当麦克阿瑟落地后,眼前日本人谦卑的表现让他大感意外。

这是裕仁天皇有意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麦克阿瑟,虽然麦克阿瑟对日本人尤其是裕仁天皇痛恨至极,但是裕仁天皇此举却赢得了麦克阿瑟些许的好感。

等到1945年9月27日,裕仁天皇走出皇宫,到美国大使馆拜访麦克阿瑟,并和麦克阿瑟留下那张举世闻名的合影时。裕仁天皇的真容,第一次展现在日本国民面前,对日本国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很多日本人认为这张照片是麦克阿瑟对裕仁天皇的侮辱,所以他们纷纷抗议游行。但此举的本质却是裕仁天皇在讨好麦克阿瑟而进行的“自取其辱”,从而避免被麦克阿瑟赶尽杀绝。

此后的公布皇室财产,发布《人间宣言》等都可以看做是裕仁天皇的自保措施。

而毫无意外,这些举动赢得了麦克阿瑟的好感,为麦克阿瑟在日本社会的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裕仁天皇避免被废黜,逃过战后审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虽然裕仁天皇如此低姿态,但他毕竟还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在日本国民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此时的麦克阿瑟实际上成为比裕仁天皇地位更高的太上天皇。

这样的情况,对于欺软怕硬的日本人来说,美国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敌人,而是比天皇还要牛气和尊崇的存在。所以对于这样的胜利者,日本不但没有任何反抗,反而毕恭毕敬,为美国人送钱送女人。

抵抗?呵呵,不存在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