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出生于光绪十五年,绰号“孙大麻子”,因幼时染上过天花,侥幸逃过一命,但从此脸上留下了麻坑。孙大麻子生性顽劣,长到十三四岁时,已经抽烟、喝酒、赌博无所不会了,在一次聚赌入
孙殿英出身于河南永城的一户贫苦人家。
由于父亲死的早,家里穷,没条件读书。所以孙殿英很早就混社会了,老油条一个。而又由于其父是被旗人打死的,所以孙殿英从小就仇满,对清政府有强烈的仇视心理。
清末民初,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孙殿英投身军旅。
起初,他带着小弟投靠毅军姜桂题部。
后来他见毅军没啥前途,就转投了河南的地方军阀镇嵩军。
再后来,见镇嵩军也难成气候,他就率部又投靠了国民军。
1925年,见跟着国民军也没啥前途,孙殿英就带着自己的心腹人马单飞了。在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独立发展。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
单飞之初,由于张作霖、冯玉祥、孙传芳都在相互较劲,没空搭理他这种小虾米。他便趁机攻城略地,好不风光。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随着直系在浙奉战争中的胜出,安徽被孙传芳、陈调元拿下。孙殿英的幸福时光便也结束了。
1925年底,在孙传芳的重兵围剿下,孙殿英灰溜溜的逃到了山东。
幸亏当时山东土皇帝张宗昌,收编部队从来不看出身。有人有枪,他就编制。
孙殿英这才逃过一劫,免于被剿。
后来张宗昌将孙殿英的部队收编,编入直鲁联军。孙殿英以五六千人为资本,出任直鲁联军第五师师长。
再后来,由于张作霖与冯玉祥翻脸,招集张宗昌,联合吴佩孚和阎锡山与国民军大战。
孙殿英因为在国民军待过,了解国民军。在与国民军对战中,屡立战功。因此他在战后也就深得张宗昌的赏识,由师长升为军长。所辖人马也扩充至小两万规模。
从孙殿英早年的经历,不难看出,这人颇有本事,尤其是很会拉队伍。但没啥文化,没有气节,不服管,属于反复无常的性格,谁都不放在眼里。谁胳膊粗就跟着。而像他这种性格的人,后来盗掘清东陵,又主动投降日本人,自然也都在意料之中了。
(孙殿英)
1928年4月,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达成共识——二次北伐,先干张作霖。
山东因为处在对抗最前线,所以张宗昌的直鲁联军首当其冲,首先被北伐军干废了。
打不过怎么办?只能撤退了。
张宗昌丢下部队,自己先跑了。孙殿英等人也不含糊,带着部队就向北退,撤到了河北。
到了五月,奉军也打不过北伐军。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奉系退出北京。他本人先乘火车回东北,留杨宇霆等在关内,同北伐军谈判。
临走前,张作霖严令奉军把守山海关及长城各隘口,不准直鲁联军出关。因为他信不过张宗昌。而也因此,孙殿英的部队就被迫留在了河北。
前有奉军阻拦,后有国军的追击,孙殿英走投无路,只好投降,请国民政府收编。
国民政府本不想收编,但因为担心散兵游勇祸害平津,就把包括孙殿英部在内的直鲁联军全部收编了。
然后,孙就凭着两万人枪资本,混到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职务。
但前面说了,国府不想收编。所谓收编也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南京方面只给孙殿英颁发了委任状,未拨军饷和给养。
孙殿英老江湖了,很快就明白,南京这是打算逼他自行解散部队,解甲归田。可他又不想就这么解散部队。
于是,他就索性心一横,在奉命调防天津蓟县期间,把离蓟县不远的清东陵给盗了。
在他看来,老蒋不发军饷。能怎么办?只能自己想招解决问题了。而旗人与自己又有杀父之恨,盗了东陵,他不仅毫无负罪感,反而有种大仇得报的舒畅。一举两得,自己为啥不干?
盗掘东陵后,孙殿英一开始想把盗来的财宝独吞。但由于他派出去销赃的人,很多都被警察和特务当盗墓贼抓住。而销赃的人又他把盗东陵的事,一五一十全交待了。
于是一时间,举国舆论骚然,文化届,满人团体,以及逊清皇室,都找蒋介石告状。报纸铺天盖地的骂,他想瞒也瞒不住了。
眼见闯了祸,孙殿英没办法,只好带着财宝找自己顶头上司,六军团司令徐源泉,希望其为自己撑腰。
徐源泉看到孙殿英来求自己,气的要死。
一方面,他恼火孙殿英竟然瞒着自己,偷偷盗掘东陵,而这么大的事,他也是事后看新闻才知道。搞得他很被动。
另一方面,他恼火孙殿英私自捞了这么多的宝贝,居然想独吞。没主动孝敬自己。而现在闯了大祸才想到自己,把自己这个上司当工具人对待。
不过孙殿英毕竟是带了财宝来的,再加上孙殿英也是自己的部下。所以,徐源泉就还是决定拉孙殿英一把。建议孙,下血本,给所有军团长,司令,国府部门大大小小的负责人,都备一份礼物。
大家都拿了好处,自然就会帮忙说好话了。
就算不说好话,只要拿了好处,至少也不会落井下石嘛。
在徐司令的引导下,后来孙殿英托人与戴笠搭上了关系。
见到戴笠后,孙殿英将乾隆生前自戴的朝珠拱手奉上,戴笠很高兴,欣然接受之余,指点孙殿英,让他尽快给蒋先生、孔祥熙、宋子文送礼。
孙殿英心领神会,连忙从乾隆陵寝中,找到两把乾隆的九龙宝剑,一把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把,也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
又从慈禧墓中,找来翡翠西瓜,夜明珠和两串朝鞋上的宝石,分别送给了宋子文、宋美龄和孔祥熙夫妇。
当时,甚至连口口声声要严惩孙殿英的国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孙也托人送了礼物。在收到孙殿英送来了的几副唐宋字画真迹后,于右任被收买,也不说要严惩孙殿英了。
搞定了南京的大佬后,孙又飞到北平,给华北最高军政长官阎锡山送了价值五十万大洋的黄金。阎锡山欣然接受。
自此,国府高层被孙殿英全部收买。
虽说孙殿英盗掘东陵一事,证据确凿,但因为没人管,没大人物出面过问,法院也故意磨磨蹭蹭。
因此,法院对孙殿英的审判,就从1928年拖到了1929年。
1929年,那是个多事之秋。
先是桂系与蒋介石翻脸。后来冯玉祥又与蒋介石翻脸。最后,阎锡山为了自保,也主动搅和入局。
由于蒋、冯、阎、桂四大佬,都缺人,都要用人,都急着招兵买马。而孙殿英的部队又是现成的。只要招过来,马上就能打仗。
因此孙殿英便成了香饽饽,成了各方拉拢的对象。而关于他盗掘东陵的案子,也就彻底没人提了。
1930年,蒋、冯、阎、桂在憋了一年后,中原大战开打。
孙殿英在大战前,本来已经答应投蒋了。但在关键时刻,他又反悔,投靠了阎锡山。惹怒了老蒋。
于是在开打之后,蒋调集了八九万人,先重点围殴孙殿英,杀鸡儆猴。
孙部才两三万人,自然打不过。所以在蒋军围攻之下,被打的全军覆没,孙殿英几乎是只身一人逃出了包围圈。
侥幸逃脱后,孙殿英一面收拢残部,一面招兵买马,很快又拉起一支千人规模的部队。
到了1930年底,随着张学良率部入关,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冯玉祥和阎锡山的下野告终。
而由于冯、阎皆不在位置上了,黄河以北又被蒋介石许诺给了张学良。于是,张学良就变成了黄河以北各路军阀的新大腿。
对于抱大腿这种事,孙殿英向来敏感,不用别人指点,他也知道该怎么做。
加之,他以前又在直鲁联军混过,算得上奉系的旧将。故而不久后,孙殿英的几千人马就被张学良收编了,孙殿英也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东北军的师长,驻防山西晋城,帮助张学良监视晋绥军残部。(一年后升军长)
1932年初,东北在日军的侵略下沦陷。
到了年底,日军又南下,有吞并热河之意。
面对日军,热河王汤玉麟不战而逃,张学良无奈,只好把离热河最近的孙殿英部调上了战场。
孙虽没读过书,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接到调令后,他便立即率军参加了热河抗战。
在抗战中,孙殿英率部和来犯的日军血战十七昼夜,最终战败。撤到了察哈尔。不过孙殿英也没有亏了自己,他见汤玉麒跑了,就在临撤退前,武装吞并了汤玉麟部的两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团,使自己的部队发展到了七万人。
热河失守后,张学良下野。日军见华北方面群龙无首,便加紧侵华速度,一面把阎锡山送回山西,一面对察哈尔用兵。察哈尔抗战由此爆发。
蒋介石知道阎锡山回来后,很担心晋绥军东山再起。再加上,率领的察哈尔同盟军抗日的吉鸿昌是冯玉祥旧部。蒋也担心西北军会东山再起。于是,蒋便干涉察哈尔抗战。先是整垮了察哈尔同盟军,然后又任命孙殿英为青海屯垦督办,令其率部前往青海屯垦。
孙殿英一直就有占地为王的梦想。现在他无处可去,蒋又让他去青海屯垦,于是他就屁颠屁颠的上路了,带着七万大军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为什么说这是不归路呢?
因为当时青海,已经有地方军阀了,即所谓的西北四马。(青海马步青、马步芳。宁夏马鸿宾、马鸿逵)
蒋让孙去青海,明显就是借刀杀人,让孙殿英和四马内耗。
所以,四马在接到蒋的电令后,直接就违抗了命令,联起手来跟孙殿英大战了一场。
这一战,孙殿英七万人,马家军四万人。
兵力上,孙殿英占优。但因为孙殿英的部队都是杂牌武装,而四马都是精锐。所以几番恶战下来,孙殿英被马家军打得惨败。只好灰溜溜的下令撤退,准备退回察哈尔。
而在撤退期间,孙殿英又遭重创。阎锡山在蒋介石授意下,拦住了孙殿英退路,逼孙殿英缴械投降。
当年被拦在山海关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一幕再次重现。孙殿英无奈,只好下令缴械投降。
事后,蒋介石撤销了孙部番号,撤销了孙殿英的军长职务。孙殿英逃亡太原隐居,他的残部被阎锡山收编。
在太原隐居一年后,华北风云突变。由于日军在冀东咄咄逼人,威胁平津,时任平津最高军政长官的宋哲元便邀请孙殿英出山,但任冀北保安司令。孙殿英也因此获得了咸鱼翻身的机遇。
七七事变后,宋哲元率29军退出平津。平津一时无主,孙殿英便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老本行,通过重收容大批由北平溃退下来的士兵、警察、土匪,很快又拉起一支四千人的队伍。
后来孙殿英感到平津待不下去了,就脱离了宋哲元。独自撤退到冀南发展,队伍也很快就扩张到一万多人。
1938年,孙殿英感觉部队没番号不行,就托人与军统联系。联系上后,孙殿英请老朋友戴笠牵线搭桥,求见蒋介石。
换一般时间,蒋不会见孙殿英。但当时正是抗战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也需要孙殿英这种人为抗战出力,便亲自面见了孙殿英,授其暂编第五军番号。
于是孙殿英在第N落马后,又第N次捞到了编制,得到了中央的正式委任。
回到部队后,孙殿英把部队从河北撤到太行山区,并投靠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庞炳勋。
庞炳勋也是杂牌出身,而且他名为集团军总司令,实际上能指挥的兵力并不多,经常只有一到两个师,因此对于孙殿英,庞炳勋还是很照顾的。
后来在庞炳勋的庇护下,孙殿英在豫北晋南一带混的是风生水起。他抗日,但和日本人又有利益来往;他帮八路军解决服装弹药,但和八路又搞摩擦;他打着国军旗号发展,可重庆方面无法直接指挥他。
他当时在自己军部附近开了三个招待所,分别招待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人,被时人笑称为“狡兔三窟”。
不过,这种好日子在1943年就到头了。
这一年,日军集中重兵围剿庞炳勋部。
庞炳勋懒得抵抗,就带的司令部逃跑,让各军自行抵抗。自己想办法。
孙殿英见日军铁壁合围,无路可逃,就索性心一横,投了日本人,当了汉奸。
后来他听说庞司令也没逃出包围圈,躲在一个山洞里,就对日本人自告奋勇,设计诱降了庞炳勋,让自己的上司也当了汉奸。
(与日军合影的孙殿英)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由于要用人,蒋介石没有追究孙殿英投日的罪行,而是继续对他委以重用,让他担任第三纵队司令,主要进攻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八路军。
孙殿英领命后,为了表忠心,在辖区内疯狂抓民夫,拆民房,构筑工事,并与八路军多次爆发激战。
1947年春,中原野战军南下,围攻挡路的孙殿英,孙据险抵抗,但他哪是中野的对手?
在抵抗了一个月后,孙部被中野团灭。孙殿英本人也被解放军俘虏。
当时有很多人给中野领导写信,要求杀了孙殿英,但中野领导人考虑到孙殿英在抗战期间有功,便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解送到了战俘营看管。
在战俘营内,孙殿英起先郁郁寡欢,一度企图越狱,未得逞后,又积极面对,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但由于他长年有吸食鸦片的习惯,有烟后痢。这在当时是绝症,几乎无药可医。不继续吸鸦片就会死。所以在战俘营待了几个月后,孙殿英还是死了,结束了他颇为复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