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并且严肃和严谨的说明,日军的所谓“甲种师团”只存在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同时这个称谓也只生成于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因此这个问题更准确的标注应该是“侵华战争
最近在看崔永元制造的《我的抗战》,看的纵横心情难受至极,这个小日本鬼子为何就这么能打呢?每每看到关于抗战的史料,我都怀着这样的疑问。
日本甲种师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编制和全世界都不一样,在早期学习西方编练军队就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在战术单位上形成“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这样七级编制。
师团按照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其中甲种师团是日本最强大的师团,是日本的常设师团,一个甲种师团下辖两个旅团,八个联队,满编的话有2.8万人左右。日本一共就17个甲级师团,是其早期侵华的重要军事力量。
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有的师团还拥有12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装备是明显优于我军的,国军纸面上的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明显优于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但也只停留于纸面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一般装备都不齐全。
尤其是在重火力上,日本的火炮明显多于国军的火炮,以105毫米的重榴弹炮来说,老蒋费了很大的劲,举国之力从德国购置了48门,当个宝来使用,而日本有的甲种师团自己就可以装备12门。
从军官的军事素养,以及单兵素质看中日士兵间的差距
中日之间的差距,纵横认为首先就体现在军官的军事素养上,在抗日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是公认的能打,结果连军事图纸的标尺的标注不明白,这一点,国军将领楚云飞要明显优于李云龙。
楚云飞可以说代表了国民党军官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受过一定军事教育的中层军官,然而黄埔军校也就是一个培训军校,尽管现在对黄埔军校的评价很高,也掩盖不了黄埔军校前期军事教育的粗糙性,一个军事学校创办之仓促,教学之仓促,闻所未闻。
相比之下,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为日本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国军中很多位高权重的人也毕业与日本陆士,由此可见日本的军事教育水平有多高。
从士兵单兵素质上来说,国军士兵虽然具有一定的勇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整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很多,营养不良,训练太差。
相比之下,日军士兵受教育水平高,又重视训练,尤其在军国主义思想使得日本士兵普遍不害怕死亡。
日本甲级师团的军官和士兵,必然也是日军中最优秀的一部分,可想而知日本甲种师团的战斗力。
一个日本甲种师团究竟有多难打?
正是因为如此,日军的甲种师团战斗力极其强悍,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没有一个日本甲种师团被消灭在中国。
查找抗日初期有关日本甲种师团参加的战役,就会发现日本甲种师团很少有败绩,中国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我军调集优势兵力对日本辎重部队展开的一场伏击战,即使这样,双方伤亡人数也相差无几。
凡是与日军正规军交战的,即使我军伤亡二倍于日军,也算是胜利。
在兰封会战中,土肥原贤二率领的第14师团孤军深入,遭到我军至少十万人的包围阻击,最后竟然在剩余六千人的情况下突围而走。
当时兰封守军第27军面对土肥原的师团,竟然弃城而走,吓都吓怕了,那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