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给崇祯背了锅?为何明朝万历时繁华万里而崇祯时则饿殍遍野?

万历没有给崇祯背锅,恰恰是万历朝的时候,大明王朝开始由衰转亡的。
题主所谓的万历朝繁华万里和崇祯朝的饿殍遍野其实不是对同一个地区的形容。事实上根据哈佛中国史提供的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9 22:40:05

万历没有给崇祯背锅,恰恰是万历朝的时候,大明王朝开始由衰转亡的。

题主所谓的万历朝繁华万里和崇祯朝的饿殍遍野其实不是对同一个地区的形容。事实上根据哈佛中国史提供的数据来看,从万历十四年开始,中国开始连年干旱,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1598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才结束。在此期间,北方因为旱情太重,河南、山东和陕西也是基本颗粒无收,也是亏着张居正改革时给万历留了很多家底,所以这段时期的灾情对大明影响不大,但是万历三大征的消耗加上连年的救灾,基本耗空了大明的国库,为了维持朝廷的正常开销,万历皇帝决定征收矿税,增加国家白银流通量。但是前往东南富庶地带的宦官却借机敲诈南直隶的老百姓,导致东南局势一时混乱,各地市人反抗不断,并最终催生了东林党的出现。也就是说万历朝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全国繁华万里,在关中和中原地带,大明的百姓过得并不轻松。而东南一带也因为万历皇帝的政策出现漏洞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万历十五年以后,各地出现的问题因为朝中党争不断、决策无法实施而淤积,因此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提到的“万里繁华”也只是局限在江南的富庶地带。

再看崇祯朝,可以说自打崇祯继位之后,这个干旱灾情就没有停止过,所以整个北方在这17年里基本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再加上辽东战事频发,朝廷急需军饷而加大了税收,就使得这些个受灾地区的群众难以生存下去,要么选择饿死、要么选择造反,结果是不管怎么选都会造成饿殍遍野。但是大明的东南却并没有收到这些事情的直接影响,基本上百姓还是生活富足,士人们天天歌舞升平,沉醉在灯红酒绿中,一副太平盛世的局面。

说到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看待一些历史现象时很容易以偏概全而不加深究。这其实就是人们会对历史现象误读的原因,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多看文献,才能补全一个完整的历史社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