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没有给崇祯背锅,恰恰是万历朝的时候,大明王朝开始由衰转亡的。
题主所谓的万历朝繁华万里和崇祯朝的饿殍遍野其实不是对同一个地区的形容。事实上根据哈佛中国史提供的数
万历时明朝的繁荣,从哪里看得到?
(1)万历时繁荣的三问
如果我们把大明的疆土看做只有江南地区,那么,繁荣似乎能被证明,但问题是江南只占明朝疆土的一小部分。
如果大明的繁荣只说城市,那么城市人口占有多大比重?因为说的是明朝,城市化的数字多是带有自我理想化的预估。另外,城市化也不是越高越好,不能脱离自身的能力。
如果万历时期非常繁荣,那么为何青楼业那么繁荣?难道青楼女子、众多奴仆不是大明朝的百姓吗?如果他们是繁荣的一份子儿,为啥要去卖身?
(2)万历的繁荣只是一种畸形的繁荣,问题只是被掩盖
万历时期有两大特征:一是在商业化催生下的自我精神、奢侈意识高涨;一是以物质作为评价地位成为标准,万历时期李乐所言:满城男儿尽女装,并非什么好事儿。由此,造成了精神上的全民的以物质为荣、自我意识高涨的同时废弃了传统的精神。
例如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大文学家张岱的《自为墓志铭》中就回味自己的一生,如此反应的是万历时期所谓的繁荣到底是什么样子儿: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最后,他给自己的一生的评价是: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3)万历繁荣下流民问题没解决、朱元璋时期建立的荒政体系一如既往地被破坏、朝堂上“党争”日益激烈,一切都是在繁荣表象下越来越不堪
吏治上“党争”明显,不再以“忠君”“爱民”作为为官的标准,而是为了当官、保位一切皆可抛,“阉党”内众多文臣武将的加入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同时,为了抵挡这种不良风气,一些儒家弟子如东林党、复社,特别是复社,纯粹“无用”的说教去谈论国事,问题越来越多。
崇祯继位时期,已经根本不是税不税的问题,而是人心已散,坐在龙位上的皇帝之所以还被臣子们顶礼膜拜,只是因为皇帝的认可、支持可以让大臣们更快地接近他们的真正的主人——拜物教教主。
因此,经济繁荣是好事儿。但是如果没有比物质更高一层的思想作为秩序为主者,满朝各怀心腹事,那么,越是繁荣衰败的可能越高。
因此,崇祯即位之时天下已亡,使之亡者乃人性的弱点,不是一人之过,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大的责任者,那么,非万历莫属!谁让他是皇帝呢。封建社会兴的功劳多归于皇帝,亡也同样如是。这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