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式形成文官集团体系和皇权进行抗衡,是在隆庆年间。此前历代明帝或多或少对朝政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他们稳坐钓鱼台,看各派系的文官互相争斗!
当然这不代表文官集团势力弱
也不能说文官获胜了,只能说是双方斗了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然后明朝灭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先过来对官员来一个追缴助饷,后来居上清朝再来一个奴才养成计划,这群官员还有其他人才知道他们所抛弃的明朝,是多么的可爱,于是乎有清268年,反清复明活动是延绵不绝。
接下来宋安之来大概说说。
今天也不深层次的说了,就说说崇祯朝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崇祯帝登基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除掉魏忠贤,被当时人称之为圣主。客观来说崇祯当时17岁,能拿下魏忠贤,东林党等官员出了不少力。
东林党为什么会痛恨魏忠贤呢?
因为自明朝太祖、成祖以后,文官地位高涨起来以后,明宣宗开始喜欢以太监部门司礼监来制衡文官集团。
在崇祯帝之前,崇祯帝的哥哥天启帝就是学习老祖宗如法炮制的起用魏忠贤,以阉党来打压当时的文官集团代表东林党。
所有崇祯帝继位以后,除掉魏忠贤,东林党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之后事情就不是那么完美了,东林党顺势蛊惑崇祯帝将厂卫制度取消,免得再出现下一个魏忠贤。
崇祯帝比较年轻,可能也知道东林党是蛊惑他,但毕竟是年轻人喜欢挑战,所以就觉得没有厂卫,自己依旧可以驾驭东林党独揽大权,权力说不得会更大。
于是虽然厂卫没有被取缔,但已经成为一个空壳,起不到监督百官的作用,更是辅助不了皇权。
但是呢,结果是崇祯帝根本玩不过东林党,所以我们看看这时期的历史,多是崇祯帝气急败坏的杀大臣记载,所以崇祯一朝五十相,内阁首辅如走马观花一般,总督更是被杀七人、巡抚被杀十一人,这背后除了崇祯帝生性多疑以外,肯定还有着因为驾驭不了东林党,所以气急败坏的原因。
等到崇祯帝回过神来,重用的太监监军等,想重新恢复厂卫以制衡文官集团,并且大权独揽,结果却用的多是阴险狡诈之辈,诸如明末名将卢象升就是被太监高起潜和大臣杨嗣昌合伙害死。
于是明朝最后那十多年,虽然是内忧外患,但也是皇帝与文官集团斗的如火如荼的时刻,最后双方离心离德,崇祯帝还有明朝被抛弃,文官集团代表东林党迎接新的未来,但是先是被大顺政权追缴助饷,严刑拷打,抄没家产,后来清军入关以后,更是被排斥于满洲集团之外,老老实实的接受奴才养成计划,所以看似崇祯帝死了,没有斗过文官集团,其实双方可以说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好过…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