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是史学家陈寅恪命名的一个泛组织名称,是指生活在关中和陇西一带的门阀士族集团的统称。这个组织像一张无形的大手,掌控了中国北方百年之久的政治导向,导演了北魏的分裂
我尝试着来回答一下,敬请各位批评指教。
隋唐关陇贵族集团,主要是指“胡化”的汉族军事贵族以及“汉化”的少数民族贵族集团,在北方统治阶级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该集团的代表人物为杨坚、李渊等,籍贯多为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例如八柱国家族成员);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一、具有浓厚的地缘特色
关陇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或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
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之外,又有御夷等镇。大部位于北魏的北方边境,即今内蒙古境内。六镇是北魏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六镇将领,身份比较高贵的。
二、武力起家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
三、政治联姻
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四女嫁与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小女儿女则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即隋文帝杨坚。从西魏到北周,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通过联姻,编织了一张几乎涵盖整个国家自皇帝以降的全部统治者的关系网。
四、“胡化”的汉族贵族与“汉化”的少数民族贵族
该集团既有少数民族尚武的特质,又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熏陶。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等)贵族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陇集团。
五、较受“鄙夷”
唐代建立之初,功臣高官纷纷攀附大姓与其结亲以提高社会地位,就连皇家姓氏李姓也被编为“氏族志”的第四等,还是李世民凭借皇权,重新修改而为第一等。
关陇集团最后的覆灭最主要的就是势力太大威胁到了皇权。
唐高宗在“废王(王皇后)立武(武则天)”事件中,与关陇集团斗争。随着长孙无忌的最后死去,关陇集团失去了领头人物。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对关陇集团进行清洗,关陇集团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陇集团采取积极举措,推行汉化,以长安为中心统一北方,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历史,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以后隋唐两大王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在一定历史阶段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