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清时的中国,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满清的运气较好。
我们可以发现,满清几乎是洋人最后才染指的国家。
欧洲人的航海很有意思,基本是分为两条线。
一条线是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23:10:4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满清的运气较好。

我们可以发现,满清几乎是洋人最后才染指的国家。

欧洲人的航海很有意思,基本是分为两条线。

一条线是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由于美洲印第安人都是非常落后,不堪一击,这才被奴役。

一条线是沿着海岸线,首先到了非洲、然后到了印度洋,又到了东南亚。

但是,欧洲人是明代才开始正式同发生武装冲突。

而当时无论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都不是国家性质的军队。

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例,它的实力很强大,但终究同国家军队有差距。

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强大实力,征服东南亚是足够了,对付大明还没有这个能力。

况且,在明代哪怕末期,郑成功时代,大明和荷兰人的军事科技的差距有限。

郑成功老爸郑芝龙在和洋人接触以后,开始大量装备和自造西洋先进火炮甚至军舰。

所以,郑成功虽然在大陆不是满清对手,但打垮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据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整个清代,洋人在亚洲对付大一点的国家,其实并不顺利。

以缅甸为例,英国人从1824年开始攻打缅甸,前后经历了3次大规模战争,花费61年,直到1886年才大体控制缅甸。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在19世纪初期,英国佬的武器还没有先进到工业革命以后的地步。

以区区几万人想要征服缅甸这种中等大小的国家,是非常困难的。

英国人真正占优的是海军,因为海军的科技比较先进。

在陆战中,缅甸军队虽然只有落后的火枪、大炮,甚至弓箭和长矛,仍然能够凭借地形优势,同英国人决战。

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国陆军屡屡战败,前后死亡1万多人,花费高达1300万英镑的军费(相当于今天几百亿美元)。

要知道,缅甸毕竟是个人口只有一二千万人口的国家,其中缅族只占一半左右。

征服缅甸尚且如此艰难,何谈数亿人口的满清。

第二,殖民地不是只要征服就完事了。

建立殖民地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

很多人认为殖民地打下来就完事了,随后只需要掠夺就可以。

但无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都不可能这么做。

相反,他们最低程度要建立殖民地政府,不但要管理当地人吃喝拉撒,还要镇压武装叛乱。

就算将殖民地反复压榨,至少也要让当地老百姓有饭吃。

而满清是个庞大的国家,单单粮食问题就不容易解决。

从清代开始,连华北地区已经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西北更是如此,需要全国粮食挑拨。

这就需要动用国家机器,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对不起,立马无数人饿死,还有更多人会揭竿而起。

清末一个丁戊奇荒,就饿死了上千万人,2000万人逃难。

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殖民中国,首先就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就是要命的事情。

以缅甸为例,英国人殖民这个国家遇到很多问题,掠夺的资源也有限,反而背上了大包袱。

如果殖民中国,背上的包袱只有更大,管理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还不如搞几个租界,以最低的成本来掠夺。

第三,列强之间的争斗。

列强开始染指中国,是1840年以后的事情。

此时世界上列强已经有很多了,包括英国、法国、沙俄、美国、德国甚至后来的日本,都试图对付中国。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列强之间的争斗很厉害,一个列强彻底吞并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日俄为例,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直接爆发了规模宏大的日俄战争。

第四,满清多少也有些实力。

满清虽然面对列强百战百败,但终归有些实力。

以甲午战争为例,日本虽大胜,但占领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后,实力也用尽了。

毕竟和清军做了大规模厮杀,日本的军力无法再承受持久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也是如此,虽然占领了北京,烧了圆明园,但让他们占领全国,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

毕竟中国面积辽阔,满清在各地都有政府,打持久战也是可行的。

这种情况下,没有猎枪能够一口吃掉满清,只能慢慢的殖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