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的战斗场景中,指挥员呐喊:给我冲,给我打,给我守住。在现实战斗中,这种场景会发生吗?

在战争年代肯定是存在的,但是现代战争则是两码事!因为现代战争都有无线通信设备,长官的命令可以直达士兵,不用大喊大叫,士兵也能够听到,在战争年代,“喊”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几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03:41:54

在战争年代肯定是存在的,但是现代战争则是两码事!因为现代战争都有无线通信设备,长官的命令可以直达士兵,不用大喊大叫,士兵也能够听到,在战争年代,“喊”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几乎在所有的影视剧中,都会有这样的镜头,就是长官用喊的方式在战场上指挥士兵,给我冲,给我狠狠的打!

这是不是真的呢?

纵横认为大部分情况下是真实的,但并不是唯一传递命令的方式。

先来说说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组织形式,基本上就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排序。

班、排一级的指挥基本都靠喊

班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一般来说一个班在10个人左右,在打仗的时候,班长对这10个人肯定是用语言来交流的。

排是比班更高一级的作战单位,排长是军官,而班长不是军官,两者有巨大的差别,一个排在50人左右,规模就像我们读中小学时一个50-60人的班级差不多,正常情况下,排长会亲自带一个班,打之前会提前告诉其他的1-2两个班,等排长命令的时候一下,整个排基本基本都能听从指挥的,让打就打。

连一级有指挥所

连是排的上一级作战单位,一个连通常有三个排,从连指挥排,和排指挥班是完全两码事,一个排只有五十多人,但是一个连则在180人左右,相比之下,完全用喊话指挥战斗就不靠谱了,距离是一方面,在阵地中枪声太大,所以,连长一般不会具体的去指挥士兵,而是通过排长和班长传达作战命令。

连队基本都会设指挥所,里面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通讯员,专门负责向各排负责传达命令的,在具体指挥战斗中,还会有号手和旗手来指挥战斗,在以前有些人误会,认为士兵必须要懂旗语和号声,实际不用士兵懂,只要班长和副班长懂就行。

抗战期间,与中国连队同一级别的日军作战部队是中队,180人的中队中,有8个通讯员,可见通讯在基础作战单位中的重要性。

营一级不在最前线

营是连的上级,一个营通常有三个连,是部队中的中级指挥机构,正儿八经的基层干部,一般来说,连长是需要拿枪上待在前线的,营长的指挥所就不是太前沿的阵地了,中国军队一般一个营有三百五十人到七八百人不等,待遇自然就不一样,人数少的营,其实就跟连长差不多。

美军一个营人数能比国军多一些,在《兄弟连》中,温特斯上尉从连长调到营部工作后直到战争结束,再也没开过枪,属于完全的后方了,中国军制跟美国没法比,大部分情况下,可能会驻在前线往后一点的后方阵地,绝对不是第一线!

团一级指挥最重要

团是营的上级,一般一个团下辖三个营左右,一个团的人数基本在1500人以上,像李云龙部在平安格勒会战前八个营那是不正常的情况,团级指挥单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指挥层级,一般来说,是介于前线和后方的重要层级,团部指挥功能齐全,如果团部被端,对部队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这就是《亮剑》中山本特工队要偷袭独立团团部的原因。

在实际情况中,团长一般是不上前线的,美国营长都不用拿枪,中国团长还用去拼命?李云龙是大头兵出身,所以经常以团长的身份去干连长的活,正常作战中,团长是绝对不能离开指挥部的。

在中国电视剧中,所有团长端冲锋枪上战场冲锋的,一边冲一边喊,冲啊,给我狠狠打,都是扯淡,命令都是通过通讯兵下达到营,然后再到连,才是战斗的常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