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极不专业,任何简单的排序都是耍流氓,原因只有一个:任何一支军队或者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一套编制体系和称谓标准,也存在一个编制名词被多支军队使用的情况,那么它的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区别?那个最大?您这事还真就不好说。
各个国家对于这些编制的定义是不一样的,简单给您举个例子。
当年抗战时期,日本人那编制,不管你怎么看都别扭的厉害。一般的国家都是军,师,旅,团,他可好叫什么师团,旅团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更加有意思的,他再往下细分,变成了联队,大队,中队,小队,最后还搞出一个分队。
小编一开始翻阅这些资料的时候,看的一脑门的圈圈,他们也真能搞事。
您比方说日本人的大队,对应的其实是营,但这个神奇的编制,足足一千一百人,明显大于一个营,但比团小一点。
这也就算了,最扯的是,他那军,一个军下边东塞一点,西塞一点,居然能给你塞进去七个师团,一口气憋出二十多万人。
还军呢?这压根就是一怪胎好不好,谁家一个军,能有二十万人,也就是日本人这么干。
当然,咱也管不着人家,他们爱咋干咋干。但从这一点,其实很能说明一个道理,很多军队编制,各个国家虽然大体相似,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都是按照自己的状况进行编制的。
当然了这里头也有用各种各样复杂的番号,去欺诈对手的意思在里头。
所以这事您要是一个个的国家去说,就本文这篇幅可不够说的,最好说说咱自己的编制。
可您要说,咱自己的编制,国军和解放军还不一样。
为了方便,咱就从解放军这里说吧。
话说解放军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红军时期,第二阶段是抗战时期,第三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
红军时期,大家伙翻阅资料,或者观看影视剧的时候,总能看到方面军这个编制。
其实在红军时期,我们就三个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当然,当时除了这三个方面军,还有相对比较独立的红二十五军以及红十五军团等。
那么小编就把红军的成立前后的事,说道说道,您就会对这些编制有了个大体的了解了。
话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第一次被称为红军的时候,是从1928年的五月二十五号开始的。
当时之所以称为红军,这是效仿苏联红军的称谓。这在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就指出了使用红军这个称谓的。
所以在大纲发布以后,当时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和其他的工农武装就改称为红军。
在往后就是土地革命时期,因为有着广大群众的支持,红军的队伍也在发展壮大,根据地也多了不少,红军发展最高峰时期,有三十万人,三十五个军的番号。
红军在五次反围剿之前,接连胜利,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
但战争的主要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游击战向着运动战发展。
战争规模变大了不说,战术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那么为了应对革命战争的这种发展变化和需求。
红军就有必要进行各方面的建设。
那么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题主说的一个编制——纵队。
这个时期的纵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呢?
举个例子。
1930年的六月十九号,红军第一军团成立。
当时根据五月份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整编红军的指示,整编中共工农红军第一路军。
这个称谓很短,因为到了六月十九号第一路军正式成立之后,就改成了第一军团,当时朱德是总指挥,下辖红四军,红十二军以及红六军,加一个红军学校。
其中第四军的军长是林彪,而第四军下辖三个纵队,分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纵队,每一个纵队下设三个支队。
唯独第十二军,下辖两个纵队。而纵队的首长也叫纵队长,另一个大家伙比较熟悉的称谓是司令员。
在整个红军时期,一共有十一个军团。
您要是这么看,按照我们一般情况下的理解,军下边是师,军下边的纵队应该对应师才对,其实不是的,这个时候的纵队规模也就是一个团的实力。
毕竟红军的实力并不强大,相对弱小一些。
在往后发展,纵队这个编制才取消了。有时候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经常能听到纵队这个编制,感觉这个编制小不了。
其实在解放军发展历史当中,纵队这个编制发展变化是最大,也是最复杂的,因为时间段的不同,他的编制大小也是不同的。
在红军早期,这个编制是很小的。
接着就开始出现方面军这一个编制。
这和当时根据地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反围剿之前,全国呈现一种星火燎原之势,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建设了不少。
那么在这些根据地中,比较大的有三块,所以最终形成了三个方面军,这就是后来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
您看着这三个方面军称呼都一样,但大小可不一样。
您比方说红一方面军,
以红一方面军为例,他是在1930年的八月二十三号成立的。当时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之后,两个军团前委举行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决议。
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司令,当时红一方面军的总部其实就是红一军团的总指挥部。
下辖红一军团的四个军,红三军,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以及红三军团的三个军,红五军,红八军和红十六军,还有另外的红二十一军和红二十二军等等。
成立之初全军才四万人,并不是很多,规模都不大,最高峰的时候也只有八万六千人。再往后就是连续五次的反围剿行动。
那么红一方面军相对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虽然下辖也有两个军团加一个军的实力,但人数也才一万三千多人。
咱不说别的,就从人数上来说事,您就能感觉出,虽然是方面军,但规模不是很大,和我们看到当时苏联的方面军,比起来差很多的。
抗日战争时期
长征之后,红军的规模缩小了不少,再往后进入国共合作时期,开始迎接全面抗战,红一方面军和陕南红军第七十四师合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红二方面是长征中唯一没有受损失的部队,抗战爆发后,与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以及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赤水警卫营和总部特务团一部,整编为八路军第120师。
至于红四方面军,您也猜到了,在全面抗战时期,他被整编为八路军第129师。
所以红军三个方面军,在进入抗战之后,就整编为了八路军的三个师。
当时每一个师一万多人,合计四万来人。
在进入1938年的十二月份的时候,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前指,总指挥是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八路军就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首先八路军三个师,分别进入到晋东北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的吕梁山,以及晋南的太岳一带。
在往后,根据地不断的扩大,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这就有了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晋鲁豫军区等等,这些军区虽然同叫军区,但大小不等。
总之到了1945年八月份,八路军原来的三个师,分别兼任着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
经过这些年的抗战,也由原来四万多人,发展成为一百零二万的大部队,整个根据地的人口近一亿。
到了1947年的六月份,八路军就全部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那么抗战时期,有没有题主提到的编制呢?还真就有,就是纵队这个编制。
这个时候纵队的编制比红军时期大了一点,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编制和一个旅差不多,兵力有几千人。
您比方说八路军的第四纵队。为什么单独提这个番号呢?
因为他前后进行了两次建立,第一次是在1938年的五月份,以灵雾山为中心拓展抗日根据地。
第一次的规模不大,就两个支队,一个是120师的雁北支队,另一个是晋察冀军区的一个支队,合编到一块的,宋时轮是当时的司令员。
整编完成以后,下设第十一,第十二支队和一个独立营,外加一支骑兵大队。
不过很可惜,这一次建设的第四纵队,在同年的十月份向着平西进行转移,途中遭到日伪军的围攻,一部分返回冀东地区,另一部撤到了平西,所以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份,第四纵队的番号撤销,改编为晋热察挺进军。
第二次建立的时候,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十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从冀鲁豫边区南下,开始协助新四军发展豫皖苏边区。
隔了两个月,也就是1940年的七月份,这支部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当时彭雪峰担任司令员。
下辖四个旅,第二旅,第四旅,第五旅和第六旅。
不过到了八月份,第二旅和第四旅七团编入了八路军第五纵队。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成了新四军第四师,至此第四纵队被撤销了番号。
所以在抗战时期,您也能看出来,纵队这个编制挺特殊的,一开始规模也就是旅的规模,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师的规模,其实也有可能超过一个师。
您比方说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的时候,兵员数已经突破了两万多人。
您要是按照之前八路军三个师,每一个师一万多人的计算,这已经不是一个师的编制了。
那么说道这里,您已经能看的出来,纵队这个编制,其实更多的是一个临时编制,随取随用的,大小都是临时决定的,同一时期的编制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这再往后,抗日战争胜利了。
日本人也投降了,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那么八路军就被改编为解放军,这就进入到了解放战争。
进入解放战争的时候,纵队这个编制,我们经常的能在影视剧中看到。
这个时候,又是一个什么变化呢?
一开始的时候,国民党手里有四百多万部队,财大气粗,这就发起了全面战争。
啥意思呢?只要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他就打,也不分个先后。
所以当时各个军区,就开始组建野战军,在野战军下边开始组建纵队。
这里面最出名的是东北野战军,进入1946年的八月份山东军区,就开始整编部队。
将山东军区的第一师,第二师以及东北挺进纵队组建的第七纵队为基干,扩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第一纵队。
看见没,这就相当于一个军级单位了。
可后来又以新四军第三师,还缺一个第七旅,又组成了第二纵队。
看见没,不够一个师。
又以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外加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这就组成了第六纵队。
看见没,一个师又多一点。
总之当时整个东北民主联军一共有五个纵队,一个旅,三个独立师,合共十二万人。
到了1947年的四月二十号,整个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四十六万人。
到了1949年三月十一号的时候,东北野战军就改成为第四野战军,林彪是司令员,下辖四个兵团。
您看这就又变了。
这其实是根据兵力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一开始的野战军,人数也不多,所以下边直接就是纵队。
当人数开始增多的时候,野战军下边就开始设立兵团,兵团下边才是纵队。
而纵队的编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随地也在发生变化,旅也可以,师也成,甚至多的时候一个纵队可以顶的上一个军。
您比方说在1948年十一月十七号,中共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命令。
当时东北野战军下边一共有十二个纵队,后来这些纵队就改成了十二个军,从三十八军开始一直排到了四十九军,一个军四个师,五万到六万人不等。当然这还有一支在朝鲜战争中立下大功的由原来国民党六十军改编出来的第五十军,著名的六十熊,五十凶的部队。
后来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下设四个兵团,每一个兵团有三个军。
至于集团军,这个编制还真就没有,直到1985年实行军改的时候,才出现的。
不过这个时候的集团军,听着挺大,其实下边设置的是旅。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