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位医学博士,陈作兵。
这里引用一下他的事迹。
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知道死亡有一万多道门,让人们各自退场离去。”
当时他得知76岁的父亲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位医学博士,陈作兵。
这里引用一下他的事迹。
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知道死亡有一万多道门,让人们各自退场离去。”
当时他得知76岁的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时候,不是选择了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适当作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这是一位老资格医生,一位医学博士对自己父亲临终治疗方案的抉择。
当时他父亲也在省城住院治疗过,得知自己是不治之症,也看到身边各种化疗后的危重病人,便找到医生说:“我实在不愿意再看着儿女这样奔波劳累,也不愿意自己变成别人那个样子,你们让我安乐死吧,如果你们不能这样,我自己想跳楼。” 这是一个老父亲的愿望,也是许多晚期肿瘤患者的愿望。很多老人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为了不拖累子女,毅然选择了放弃治疗。
陈作兵父亲病危陷入昏迷,救还是不救?
救,就需要心脏按压起搏,插气管,上呼吸机人工呼吸,24小时补液,包括盐水、营养液,消炎药,阵痛药,镇静剂,就算就过来了,用上最新的抗肿瘤药物,一针剂几千元,过程非常痛苦,也不过买几个月的生命……很多花大价钱救命的,无非是靠机械和药物吊着最后一口气,病人意识似有似无,而很多家属因为不舍,依然会让医生继续抢救……
当时陈作兵选择是放弃继续治疗,让父亲安安静静走了。
其实,也有部分医生患了绝症,但不喜欢选择那种摧残式的治疗。我们尽管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也拥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部分人的选择往往是安度余生。
我们活的是质量,而不是行尸走肉的生命,死也应该死得有尊严,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让他死得没有痛苦!
愿天下永太平,愿众生不再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