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L181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它是目前我军最新型的军属火力支援武器。
我国就同时装备152毫米和155毫米两种大口径口径火炮,但这是经过了时代的演变。
我们都知道建国伊始,我
PCL181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它是目前我军最新型的军属火力支援武器。
我国就同时装备152毫米和155毫米两种大口径口径火炮,但这是经过了时代的演变。
我们都知道建国伊始,我军陆军装备主要是从苏联引进的,比如说:56式班用步机枪,作为师团级装备火炮同样也是从苏联引进的,比如说图片里的66式加榴炮,它的原型炮就是苏联D20型152毫米榴弹炮。
那么,作为现代火炮的发源地欧美为何会出现152和155毫米两种不同的口径呢?其实在二战之前152毫米这个口径欧美国家也使用分得不算很清,但是二战之后东西方进入到了冷战军事对峙,苏军(东欧)为了搞泾渭分明,选用152毫米为军属大口径火炮,当然这也是为了是战争当中避免炮弹被缴获“资敌”。
就此西方国家也不再研制152毫米火炮了,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集团,各自阵营陆军的陆军主要火炮口径都不一样,并且延伸到了中小口径,比如说:105毫米VS122毫米榴弹炮、81毫米VS82毫米迫击炮…。
美国海军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就安装了MK16型三联152毫米舰炮。
从炮弹的威力来看,枪的口径要是大了3毫米威力就会大增,但是炮弹大了3毫米却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在战场上155毫米和152毫米的为了基本一样。
到了19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55毫米口径目前成为了陆军大口径火炮的最基本口径,绝大多数1990年代以后研制的大口径火炮都采用这个口径,而152毫米目前只有俄罗斯还在坚持使用。
当然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问题,早在“冷战期间”双方的盟友或者说“小弟”就是西方国家多,因为这些欧美国家殖民地历史很长,殖民地军队都是以宗主国扶持的,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当然也是和宗主国一样,苏联解体之后前东欧国家都像西方靠拢,并且很多都加入了北约,重新加入另一个军事集团,武器装备制式化当然也必须改变,比如说:波兰就从韩国购买了不少K9型履带式自行榴弹炮,韩国当然是美国阵营火炮口径当然是155毫米,非北约国家的土耳其和印度…等国也购买了该炮,原因并不是图这炮价格便宜,而是零部件和炮弹的供应量高,要是购买152毫米,只有俄罗斯生产,后勤保障压力很大,甚至一旦与俄罗斯交恶供应就断绝了。
K9榴弹炮上的炮弹自动装填机。
由于国际形式30年的变化,世界上大多数陆军有规模的国家都采用155毫米口径。
还有另外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前面说了虽然155毫米和152毫米炮弹威力相当,但是155毫米的炮口初速和弹道性能却高于152毫米,主要是155毫米的发射药室普遍达到23升,要大于152毫米19升,容量增大发射药装填量就大,弹丸当然炮口初速高,射程更远。
总的来看,155毫米口径的发展前途要比152毫米更好一些,当然对于155毫米的理论研究和火炮/炮弹的制造都是大国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