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火炮是中国古代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其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
中国古代火炮是中国古代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其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
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元末明初使用火铳作战的记载在《元史》、《明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中已经屡见,元朝和明洪武年间制造的火炮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中亦有收藏。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
古代火炮直径还是很大的。河北省宽城县出土的洪武十八年(1385)造的一门直筒形铜火炮,口径 108毫米,全长52厘米,重26.5千克,药室处有宽厚的箍。此外,山西省博物馆还收藏有3门洪武十年(1377)造的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两侧有双炮耳,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
古代火炮的杀伤力。用砖头砌成的墙,两个长,中间宽,这就差不多六十公分左右了,古代大炮一炸就粉碎,小炮也能轰碎。古代一般的城墙都是土筑的,对于火炮来说一轰就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