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只要一说“大姨妈”来了,这几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地球人都知道这是女孩来月经了,身体有点不舒服。这里的“大姨妈”等同于来月经。
“大姨妈”这个词,从什么时候成了来月
答:本来这个问题不值得深究的,但看到许多答题者都在根据网上一则流传甚广的谣言一本正经地抢答,还是忍不住来提醒一下吧。
那些人都怎么解释的呢?
他们说,汉代有一个女子,叫做阿佳的,父母双亡,由大姨妈养大。到了十六岁花季,情窦初开,爱上了一个李姓男子。俩人幽会时,情火若炽,正欲偷吃禁果,行鱼水之欢。突然,阿佳的大姨妈来找阿佳,脚下的木屐声由远到近,一声声逼近。阿佳闻屐声如遭雷击,花容失色,手拽亵衣,双唇哆嗦,说:“大姨妈来了!大姨妈来了!”李生仓皇失措,一个猛子扎入床下。有了这一段小插曲,此后偷情,阿佳每逢例假,就以“大姨妈来了”,以此推托。李生初期听此语,总要往床底钻,后来弄清原委,明白“此姨妈”非“彼姨妈”,哑然失笑。于是,“大姨妈”就成为了例假的代名词。
不错不错,故事很有趣。
因此,很多人就以为早在汉代,我国的老百姓就用“大姨妈”暗喻例假了。
但这故事,是一位网友在几年前编的。
这位网友,煞有介事地用文言文体编写:“汉末,有女名佳,年方二八,自幼父母双亡……通房之时,李郎宽衣拔蜡,欲行云雨。佳逢月红,羞言:姨妈至。李郎顿悟,停房事。至此,李佳氏月红日,惯曰:姨妈至。”
姑且不论这文言水平如何,单单说“姨妈”这个词的组合,其实是很现代的东西。
我国古代称呼“姨妈”,一般称“姨母”,或称“姨娘”,没有“姨妈”的叫法。
您去读《三言》、《两拍》、《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古典角色,“姨娘”属三姑六婆之一,出现频率很高,但有看到“姨妈”的叫法吗?
没有。
可笑的是,有很多答题家不悟内情,一味转载和复述这位网友的“趣味故事”,甚至,还有人只看到故事末尾有“李佳氏月红日”之句,就说这个女子姓“李”名“佳氏”,让人喷饭。
话说回来,我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小时候去大姨妈家玩,不小心打碎了大姨妈家的花瓶,回家后,几经煎熬,最后鼓足了勇气,向大姨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老师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同学们都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异样。
这也说明,“大姨妈”这个词,之前是很正常的,只是近年来被人玩坏了、变污了。
那么,它是怎么变污的呢?
原来,英文俚语中的“aunt Florence”(弗罗伦斯姨妈)可以简写为:“aunt flo”,而flo(flow)有“流出来”的意思,人们就因此引申为女人的例假。
当然,真正让“大姨妈”指代例假被广大群众认识并接受,周星驰的代表作之一《喜剧之王》功不可没。
片中的柳飘飘疯疯颠颠,曾很夸张、很张扬地对客人声称自己身上的大姨妈来了。
观众笑而不语,欣然笑纳了这一“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