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句话语出宋代欧阳修老先生的诗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意思是两个人之间彼此心意不同,谈话无法相契合,干脆沉默不语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另一句是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诚然,喝酒是感情联络,但说话无妨是不对的。也即是说:话不对路、没人搭理,还遭人厌。
人是群居动物,不论人多人少的场合,即便是两人在一起,也都要客客气气地和平共处。当然,凡事不是绝对的,各人的心里想法也不尽都具有一致性。某些时候,一个人说话不加以思考,也不从对方的观点来发声,往往会一言不合,他(她)可能立即反击或沉默避让。在这种状态下,当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欠思量的话真的不如不说。
何为“话不投机半句多”?
首先,此句有历史上的岀处,我们不必要去细究了。说到底“话不投机”,就是你在某个场合里或氛围中,说话时嘴巴上的言词不符合当时语气還辑的需要或者针对某个物象的观点。要么嘴跑火车,尽说反话或不相干的谬论;要么言不达意、还强词夺理,非要折服于别人的语言,显然“话不投机”了。
其次,为啥又“半句多”呢?本来你一句话就把别人的话压制的够呛,还不停顿下来,做一个已知说错了话的良人。相反,你一句接一句、嗑嗑不休,没有礼让他(她)人说话的机会。倘若你说的都对,那也无妨,别人会洗耳恭听。坏就坏在你口若悬河、妄谈一番,不知其理还狡辩有理,岂不是搅黄了大家的兴趣。所以,你一句话就把大家给惹怒了,虽然打你不得、但心生气来嫌你“半句多”了。
如何避免“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就关乎了一个人的德性。有些人习惯成白然,平时不注意说话分寸,他(她)在场就忍不住多嘴,似乎没有他(她)不知的事和理。一般来说,无论什么时候,二人或多人在场,一个议题,多人讨论是避免不了,也是合乎情理之中的事。但说话有先后,别人说完了,你再补充或提岀看法也是应该的。
关键性问题,不在于你说话的对与错,而是你要适时而言,不要见缝插针,打断别人的言语。你这样做,不仅不礼貌,还可能引起群愤,造成难尴或失控。即使别人说话中有不对的地方,也不必立刻去纠正它,因为有你发言的机会,陈述观点不在早迟。
总之,发扬“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怀,注重细节规范,不操之过急,也言简意赅,杜绝“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失言失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