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希特勒太喜欢冒险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希特勒作为一个政治家,对于发动战争应当要通盘考虑,未算胜,先算败,才是不败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3:39:03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希特勒太喜欢冒险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希特勒作为一个政治家,对于发动战争应当要通盘考虑,未算胜,先算败,才是不败之理。可是希特勒却更喜欢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因此,希特勒也被称为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冒险主义者。

比如,法国战役时,时任德国A集团军参谋长的曼施坦因提出:以阿登森林地带为突破口,出奇制胜,一举打败英法。这个方案受到德国陆军高层的一致反对,因为阿登森林的地形很不利于,装甲部队的展开,而奇袭行动一旦失败,德军进攻受阻,很可能会将战争变成一战那样的消耗战,这对德国极为致命。不过,希特勒在知道这个计划后,大喜过望,力排众议,批准了曼施坦因的通过阿登森林奇袭的作战计划。结果希特勒这次豪赌赢了个盆满钵满,38天就将法国打趴下了。

希特勒与容克贵族矛盾重重

希特勒出身低微,这导致很多容克贵族都歧视希特勒。在军队的容克贵族中就有很多人蔑称希特勒为“波西米亚下士”。

虽然希特勒代表的纳粹党与容克贵族,为了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使德国重新崛起的愿景走到了一起。但是双方矛盾只是被一致的利益,所暂时掩盖。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

德国自沙恩霍斯特创立总参谋部以来,德军总参谋部一直都是德国军队重要的职能部门。到了老毛奇任德国总参谋长时,德国总参谋部更是获得了军队的指挥大权,哪怕是德皇也无法逾越过总参谋部,直接对军队进行指挥。希特勒上台后并不信任容克贵族掌管的德国国防军,为了削弱容克贵族的影响力,增加个人威信,希特勒建立了党卫队和最高统帅部,实质上架空了总参谋部。

作战中,希特勒总是喜欢外行指导内行

希特勒士兵出身,没接受过系统军事理论学习,又不是不出世的军事天才,可是却偏偏喜欢到处指手画脚。最终导致德国的军事战略被希特勒弄成了一团乱麻。甚至盟军都认为留着希特勒,对于盟军的作战更加有利,从而放弃了暗杀希特勒。

1941年8月上旬苏德战场,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从而给了斯大林喘息的机会。

而在施陶芬贝格的刺杀行动之后,希特勒再也不信任德国军官团,更是完全剥夺了军官团的指挥权,前线任何部队的调动都必须经过希特勒的同意才可以。德国至此在没有翻盘的可能。

希特勒的民族政策太偏激,把很多人都推到了德国的对立面

希特勒的民族政策的民族政策很偏激,他认为只有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包括犹太人、吉普赛人在内的很多民族都受到了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的迫害。

比如德国境内的华人华侨在从1933年到1945年的纳粹德国时期,还是遭到了纳粹党政府对其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迫害。二战结束时,整个德国只剩30个华人。

希特勒偏激的民族政策把很多人都推到了德国的对立面,甚至德国内部不少人也对希特勒残酷的民族政策不满。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