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和单发战斗机的分别和优劣,我还是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来说:
四代重型机:美国“F-15”和苏联“苏-27”;
五代重型机:美国“F-22”、俄罗斯“苏-57”和中国
双发和单发战斗机的分别和优劣,我还是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来说:
四代重型机:美国“F-15”和苏联“苏-27”;
五代重型机:美国“F-22”、俄罗斯“苏-57”和中国“歼-20”;
以上这些机型作为一国的空军“重器”,要追求全面的作战能力,最强的航电设备以及投入重大科研经费,并且为未来留下充裕的升级余量,必然机体比中轻型战机要重的多,也必然只能选择“双发”,至于发动机的性能就看具体国情了(航发技术水平)。
总结一下:这些机型选择双发就是因为:最大化的全面作战能力+舍得投资=双发大推发动机(即使现在发动机不行,也在未来能行时上双发大推发动机)
欧洲的阵风、台风和狂风:追求全面作战能力+缺钱=双发中推发动机,(如果欧洲舍的下本儿,罗罗搞点大推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双发大推重型机那费用,就欧洲现在这个军费情况,恐怕谁都承担不起)。
J-10战斗机:仅追求半全面作战能力,与重型机高低搭配+科研经费有限+发动机没得选=“单发大推”(大推成熟时)
F-16战斗机:追求特定的作战能力+搭配F-15力求省钱+发动机技术强=单发大推
实际上,在研制战机时,首先要确定研制这一机型的任务指标,确定需要多大的起飞重量,这也就决定了需要多少推力,并决定了战斗机的成本和战力,然后选择或研制可用的发动机(实际上美国的选择有很多,其他国家嘛,可能大多都只能让战机设计尽量迁就可用或可研的发动机指标了)。
一般情况下而言,如果单发动机能满足需求,那么很少会选择双发的(发动机技术水平太次又没处购买者除外),同等总推力情况下,单发机的经济成本更好、结构重量轻、转动惯量小、敏捷性(灵活)好;然而实际上很少有单发机能满足全部要求,无一例外需要降低某部分能力以减少机体空间和重量,而双发机型因更大的重量和空间,意味着可以安装更强大的航电、有更好的载荷水平、来提升全面化的作战能力,这也就是为何美国的主力战斗机都是双发大推机型的原因。
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财力去把“所有任务都交给双发大推重型机去完成”,即使美国也不例外,因此会选择高低搭配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而高低搭配又绝对不是简单的、仅有双发+单发这一种搭配方式:
1、F-15+F-16,性能全面的F-15完成重要任务,因此飞机数量少一些;而大幅简化航电、降低重量的F-16则仅仅突出了“狗斗”能力,在载荷和雷达探测能力方面与F-15相差甚远(随着技术进步及F-16的不断升级,F-16的双重任务能力大幅提升,然空重大幅飙升好几吨,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仅说战机研制时的选择)。
2、说说米格-29这种奇葩机型,在基本保持了接近全面作战能力的重型机作战能力的同时,牺牲了航程以妥协成本,成为著名的“短腿王+机场附近守卫者”,在其作战能力提升的同时,空中也有较大增加,以当时苏联的发动机水平,单发已不能支撑其体量,只能无奈上双发中推,这又与苏-27形成一种远程+近程的“高低搭配”。
3、欧洲按说是有技术的,但是无奈军费有限,承受不了双发重型机的成本,而且其军队体量太小,选择高低搭配机型也不切实际,所以只能以双发重型机的能力指标全面缩水,打造“缩水型全面战力中型机”,这种特殊中型机又不是单发所能支撑的,所以就上了双发中推(一是够用,而是能省点钱就省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