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出处在哪里?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身处晚清的龚自珍目睹朝廷积弊,国运衰败,毅然辞官回家,痛心疾首之余,他呼吁统治者打破千年选用人才的常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5:23:23

格,形声字。从木,各声。本意是指树木上的长枝条。《说文》曰:“格,木长貌。”

后来,人们把用树木制成的栏栅也称为格。如杜甫《潼关吏》中的诗句:“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这里的战格,就是指战时用于防御的木栏栅。

由于制作战格,需要遵循一次的法式,即“格范”。格字又引申为规格、标准。如《礼记·缁衣》句:“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字就是标准、规格的意思。“不拘一格”这句成语的意思,就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句子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即兴诗《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龚自珍是个神童,14岁便能诗,20岁时便颇有名气。直至38岁中进士。在已亥年(1839年)辞官归乡。旅途中写下了《已亥杂诗》这组诗。

题中句子是其归途中经过镇江时所写,那日,适逢镇江举行赛神活动(祭拜玉皇、风神、雷神、雨神等天神)。地方官员得知龚自珍这位大诗人光临,自然不肯错过,立即恳请龚自珍帮忙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除了“不拘一格”外,还贡献了另一个成语:“万马齐喑”,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也有很多非常值得一读的佳作,例如下图的《己亥杂诗.其五》。

我是筱静,如果你喜欢国学诗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一起探讨……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