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往大了说,是士族的崛起,抢夺了皇族的政权;往小了说 ,就是曹家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还子孙单薄。
曹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除了逼汉献帝的禅让,肯定要得到当时的满朝文武和世家
这事,往大了说,是士族的崛起,抢夺了皇族的政权;往小了说 ,就是曹家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还子孙单薄。
曹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除了逼汉献帝的禅让,肯定要得到当时的满朝文武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双方在默契的妥协下,曹丕认了九品中正制,换取满朝文武和世家大族的支持称帝。
九品中正制其实只是一个人才选拔制度,而这个人才选拔制度的标准就是出身,只有出身好才能当大官,这样满朝文武和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全是出身士族的人,或者全是士族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就结成大大小小的士族团体,这个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士族的经济利益和世代为官的政治利益,但是这个“九品中正制”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曹丕即位的同时,慢慢的蚕食大魏的政权。
众所周知,士族世代为官后,为了保证自已的利益,不同的士族之间又相互勾结,相互推荐,结成一个庞大的士族集团,这个集团的首要任务是保住自已的利益,因而与国家和皇帝的利益不断的产生冲突,在决定国家政策时,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难免会牺牲国家利益而优先保证自已的利益。
这样一来,皇权就衰弱了。如果皇帝能力强,能够强力控制朝政和摆平百官,那么皇权还能延续,如曹丕、曹睿二代君主;一旦皇帝能力平庸,或者年纪尚小,如曹芳,不能理政的时候,政权就会旁落,如果政权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如司马懿,那么大魏的江山就会不保。
到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与以曹爽为代表的皇族集团争权时,满朝文武官员都站在了司马懿的身后,而对抗曹爽,曹爽失败,皇族衰弱,自此没落。
这也就是曹丕、曹睿二代君主之后,政权就开始衰弱的根本原因。
另外曹丕、曹睿二位君主的寿命较短,且后代子孙稀少也有一定的原因。
曹操在世时,可有20多个儿子,人丁兴旺,且人才辈出,到了曹丕这一代,就开始子孙单薄,曹丕共有10个儿子,第2子和第3子很早就去世了,有6个儿子在壮年去世,也就是22岁之前就死了,有些甚至没有留下后代就去世了,除了长子曹睿活了34岁外,只有东海定王曹霖活到了高平陵政变的那一年。
而曹睿虽然活到了34岁,可是连个亲生儿子也没有,就连继承皇位的也只是找来的养子,曹睿一脉绝后。
皇帝壮年去世,继位的皇帝肯定是年龄更小,根本无法掌握政权,也为权臣夺权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曹魏政权衰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