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有实战的部分,也有艺术演练部分,复杂。
客观看传统武术是为了防卫而设计,就是你在街头遇到一个人,然后发生矛盾,就要使用最简单的招式击倒对手,不管什么样的手段,几秒,几分
古实战格斗技法的使用范畴是军用格斗术。
民间斗殴根本没啥讲究,操起锄头木棍乱打一气怎么可能形成流派?
比如“马步”,以中国人命名的惯例,只有两种来源,
①以形命名。②以用途命名。
那么马步何解?是象马一样的步法?还是用于马术?很明显不是前者,谁见过马这样半蹲着?那么显然是骑马所使用的技术。
再分析下马奔跑起来马背上下颠簸,骑在马背上的人如何瞄准射箭?如何刺出精准的一枪?那么人就需要踩住马蹬,臀部离开马背,靠踝,膝,胯来调整,力求稳定上半身(类似于现代的鸡头防抖系统)。这样才能射箭和刺枪。好了。这就是马步的训练用途,也符合模拟发力的训练原则。
但传武中把马步当成地面格斗的训练下盘稳定的方法。谁打斗这样半蹲着的?怕自己太高,对方打不着你脑袋么?张开双腿,怕对手难踢中你下阴?这一点咏春的十字钳羊马都比其他传统马步要科学一些吧。
传武中也有“化掌为刀”“脱枪为拳”的说法。道理不是把掌当成刀刃砍,把拳头当枪尖使。而是一种模拟徒手训练方式。就好比现代竞技格斗运动训练中的跳绳跑步。跳绳跑步不是格斗技,而是一种训练方式。传武中所谓的掌法和拳法,不过是刀法和枪术的训练方式,其训练原理和现代竞技格斗中跳绳跑步一个道理。
而太多人,在愚昧无知的年代,把这些训练方式当成敛财的手段。在脱离刀枪的前提下,把一种训练方式当成完整的技术来传授。一代接一代,不断的由掌门不经过实战一拍后脑勺,脑补的动作填充进去。最后形成了各种xx拳各种xx派。其本身的技能早已脱离了冷兵器使用的训练目的。
二十一世纪了,科学辩证的看待问题吧。现代竞技格斗运动技法是徒手正面一对一的技术,所有的训练方向和目的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开展的。而古技法运用于军队,很明显和“徒手”“正面”“一对一”无关。别说这些技法和训练方式早已经脱离当初的训练方式,就算一点没变,也打不了。不然击剑运动员丢下剑就能上拳击台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想不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