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两次出售阿里巴巴股权合计获利逾88亿,着实是在上演昔日和阿里巴巴的股权交叉持股后的大收割,增厚公司业绩,也是为了贮备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内的投资、收购,近期苏宁的对外投资
这是最好的线上线下模式呀,线上炒股赚钱补贴线下开店,我看苏宁真是高手呀,用股票的泡沫来补贴实体经济增长,大智慧也(调侃而已)。
苏宁是零售渠道霸主,想当年南京起家,挑战传统国营商店,那是何等霸气,后与国美正面PK,好奇冲天,比之今日的京东,影响还大。
从简单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能看出什么来?
1、最直接的是缺钱,没钱,阿里的股票这一年来涨得厉害,卖股票不但能收拢资金,配合战略布局,何乐不为呢。
关键是真没钱。苏宁为了发展智慧零售,说2018年要开5000家店呢,要在2020年达2万家,线下运营可是重成本呀。之前的2015、2016,全年利润不足9亿元,这两次卖股就赚了88亿元。估计,张近东第一次看到线上线下玩法可以这么玩,线下苦活脏活要做,这是实体经济之本,但线上居然泡沫不停止,也可以趁机赚上一大笔反哺呀。
2、更残酷地显示苏宁霸主地位不在。
想当年,张近东怎么说也是与马云平起平坐的人物,阿里巴巴入股苏宁,且成为第二大股东,那我们大苏宁也要表示同等气魄呀,拿钱买阿里巴巴,也表示对马云的信心。
但两年下来,阿里巴巴赚了更多的钱,但苏宁的利润却一直紧把得很,苏宁不得已卖股求主业的发展。
阿里巴巴的投资可以一点也没有股票收入所得呀,阿里曾因为这笔投资浮亏90亿元呢。还好苏宁股价涨回来了些。
这样一买一卖,如何再有和阿里巴巴平起平坐的资本呢。
3、阿里巴巴是战略入股,苏宁是享受阿里股价增长的实利。依我看,这样的结局是提前就设计好的,阿里入主苏宁是战略级的,然后就对张近东说,我们未来几年股价肯定涨不少,既然我投资了那么多钱,你们暂时用不上,还不如买我们的股票呢,两年后说不定就有几十亿的增长了。
现实就这样了,苏宁投资阿里巴巴是一次闲置资本的理财行为。
4、如果要八卦推想的话,是不是阿里与苏宁裂缝不少了,不断出售股份释放出一种对阿里不信任的信息。
几年的合作,苏宁本身要变成互联网公司,从苏宁云商到苏宁易购不断的改名,是张近东大胆的探索。与阿里的合作,了解到互联网的本质了,也了解到了阿里的本质了,可能看到未来发展过程中,阿里会成为苏宁的强大对手呢。
又或者,在商业江湖中,过于捆绑阿里对自己带来不利局面,苏宁的抛售行为也是一种切割行为的展现。
更重要的问题是,苏宁的股票没涨,阿里会不会减持,怎么让阿里减持。只要阿里第二大股东位置还在,只要阿里还没释放两家分分合合的信息,一切只是推测。
如果苏宁要重回霸主地位,在互联网时代,在接下来的智能时代,要再展雄风,显然只是成为阿里系,成为阿里新零售的一部分,这样的野心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