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入园难”和“入园贵”是当前最突出的两个幼教、幼托领域社会矛盾,而这两个矛盾间既有关联,又有差异,必须综合性通盘考量。
在一些地方尤其大中城市,所谓“入园难”其
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所述:“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但是,并不认同新华社社评《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民间资本投资学前教育,就是为了利益,为了“发财”。如果不逐利,那叫做慈善,不是投资。逼着做生意的人做公益,还真不太现实。
长期以来,优质的学前教育供不应求,政府无法支持足够的非盈利幼儿园来满足社会需求。民办幼儿园的存在能够缓解学前教育稀缺的情况,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师资质量差,甚至威胁到幼儿身心健康。
如果真要把学前教育做成公益事业,政府应该成为主要力量。然而,短时期内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所以国家需要民办幼儿园继续存在,以填补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空缺。如今二胎政策开放生育,更是增加了幼教的需求。
人们愿意花大价钱让孩子上优质幼儿园的事实没有改变,民办幼儿园能获取高利润的事实也不会改变。可惜的是,即使家长花了钱,孩子得到的教育仍然质量成疑。
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匮乏,体制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善,要解决问题,与其发禁令,不如增加高质量的供给。出资支持非盈利幼儿园,鼓励民办幼儿园,同时进行严格有效的幼教监管,让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优质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