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涉及疫苗案的A股公司长生生物要被ST了,明天起,它要改名叫“ST长生”了。
这家公司为自己之前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但我今天想聊的是另一件事:
借着疫苗案的热度,一个前律师张凯,
今天涉及疫苗案的A股公司长生生物要被ST了,明天起,它要改名叫“ST长生”了。
这家公司为自己之前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但我今天想聊的是另一件事:
借着疫苗案的热度,一个前律师张凯,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据说被打赏超过了30万元,于是被“键盘侠”骂成了狗,连老底都被揭了出来。
单日收款超过30万元,不管你怎么想,反正身为自媒体同行,我是挺羡慕的——没偷没抢没抄袭,用一篇文章站着把钱赚了,有什么可多说的呢?
01
在我看来,张凯这篇文章,是借着疫苗案的热度,兜售了一把情怀。
最被人诟病的是,他在自己文章的最后,贴了一张用来打赏转账的微信二维码,还写明了自己是“卖文为生”。
这意思很明白:自己也是为了讨生活,大家要是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在理,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按说这没啥大不了的,反正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挺乐意缴纳“情怀税”的——贵为星爷,当年在电影《美人鱼》上映时,不也放任“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这类情怀宣传肆虐网络么?
电影可以兜售情怀、明星可以兜售情怀,写文章的普通人,便不能兜售情怀来赚钱了么?
大家都是想办法把别人兜里的钱揣进自己的口袋里,只要手段合法,谁又比谁更高尚呢?
02
有好事者说了,张凯变更了4次文末的打赏二维码,吃相太难看。
如果按照一个二维码单日30万的额度计算,满打满算,张凯这次净入120万元——我猜这可能是史上最吸金的单篇文章了。
但今天张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是到了上限,都没有打满。打个几万块钱或者怎样的就收不进钱了,就会显示账户不安全,只能换一个。”
虽然他不肯透露具体金额,但我个人猜测,4次变更之下,总打赏接近30万元还是有可能的。
从张凯的言语中不难看出,他4次变更打赏二维码,不是心机深沉,更多是迫于无奈: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在街边卖艺的人,他用来讨赏的盆被别人拿走了,难道还不允许他再找个碗么?
一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公众号,张凯在写文章前肯定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现在眼看着赚钱机会摆在眼前了,难道要放任它溜走么?
谁规定写文章的人、有情怀的人,便一定要安贫乐道的?
03
有人继续挑刺说,等等,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在推送完毕后不是只能改5个字么,怎么现在连图片都能随意更改了?
个中奥秘,今天张凯也解释了。他说自己这篇文章压根没有进行推送,因为“正式的发不出来”,他还说,自己发文章很多都这样,“推给既有粉丝关键词,他们爱看就自己提取“。
因为没有推送,所以能够随意修改,张凯确实是钻了微信公众号规则的漏洞,但他不是特意为疫苗一文这么做的,而是之前便一直在这么做,区别只在于,疫苗这一篇文章火了,其他的文章没有。
文章火了有错么?文章让作者赚到钱了有错么?错的明明是疫苗造假案的涉事人,而不是认真写作的自媒体作者!(张凯说,他写文章需要改几十遍,是给社会提供的一种文化产品)
如果说写文章的人活该穷死,那你让写出《三重门》的韩寒怎么办,让写出《小时代》的郭敬明怎么办,又让写出《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怎么办?
在人工智能AI极速进化的今天,我觉得,当大多数工作岗位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后,能给人类社会持续提供受欢迎文化产品的人,他值得也应该赚到大钱!
何必看见别人赚钱便恨得牙根都痒痒呢?要知道,现在钱还没到张凯的手里,因为他的微信公众号被封了,钱暂时取不出来,需要先走一个账号保护的审查程序。
一个丰俭由人的打赏二维码,没逼捐没卖惨,凭一身本事赚点钱,怎么了?
更多理财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懒先生说钱(微信号:mrlan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