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差点亡明,为何还被赞为英明之君?

首先,纠正两个问题
叫“英宗”不是说这个皇帝有多英明,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褒义词。
英宗是庙号,不是谥号,庙号和谥号是不同的,谥号是人死了以后,对他的评价,所以有美谥、平谥、恶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4:42:09

明英宗朱祁镇,初期任用宦官王振,鱼肉百姓,加剧圈地,出征瓦剌导致土木堡之变,自己被俘,也险些酿成明朝覆灭。被瓦剌释放回到北京后,在宦官曹吉祥和将领石亨等人的支持下,进行“夺门之变”,将代替自己称为皇帝的弟弟朱祁钰赶下台,从而又开始崇信曹吉祥和石亨,弄的这些人嚣张跋扈,权倾朝野,强占民田,虽然后被英宗镇压,但是已经是逐渐埋下了明朝中后期腐败的种子。

不过明英宗也有对于百姓有益的举措,比如“优老之政”。规定全国百姓,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发放粮食钱帛,九十岁以上的加倍供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废止了人殉制度,帝王死后不再执行以人殉葬,这可以说是一项仁政。但这些政策虽有积极意义,但是对整个帝国的健康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多裨益。

可以说明英宗还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从他的几个仁政,以及非常信任身边人来看(英宗信任臣子,但是是怀着一颗单纯的心的盲目信任,所以才有这些奸佞之臣当道),确实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仁慈的皇帝,但是善良的人不一定能称为好皇帝,好皇帝是要大仁大义,这大仁大义就是要对国家对百姓负责。所以明英宗我认为只能算是仁慈之君而不能称之为英明之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