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最惊险的一幕,莫过于雍正帝即位当晚了。这一晚,之所以惊险,并不仅仅限于敌方的阴谋诡计,更在于雍正帝阵营内部的勾心斗角。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首先,我们需要讲一个道理,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没有军队的支持,雍正皇帝的皇位根本不可能稳固。清朝京城周围的防务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皇宫里的侍卫、九门提督下辖的部队、郊区驻扎的丰台大营。其中,雍亲王胤禛自己兼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能够调动皇宫的侍卫部队。但侍卫部队只有1000多人,如果发生重大问题,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九门提督隆科多管辖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余人马。起初,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都在拉拢隆科多。隆科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加入胤禛集团。
但隆科多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一旦形势危急,隆科多随时可能反水。 因此,关键就是郊区的丰台大营。丰台大营驻扎了2万多清朝野战主力,属于机动王牌部队,各个兵种非常齐全,战斗力也是很强的。丰台大营在老八胤祀的暗中控制之下,在康熙皇帝去世的那天晚上,老八胤祀之所以有底气与胤禛叫板,就是因为身后有丰台大营做后盾。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皇子们开始了争斗。老八集团表示:皇阿玛没有说清楚传位给谁,只有一个四字。在皇子们争论不休的时候,隆科多前往乾清宫取回皇帝的遗诏。而雍亲王胤禛则通过张五哥,获得了康熙皇室的金牌令箭。
按照清朝的规矩,金牌令箭拥有很高的权力,几乎达到了如朕亲临的效果,调动部队自然没有问题。随后,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前往四王府,把金牌令箭交给了雍亲王的首席谋士邬思道。按照雍亲王与邬思道商议的计划,邬思道需要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然后让老十三胤祥利用金牌令箭,再加上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控制城外的丰台大营。这个计划看上去没有问题,实际上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邬思道的忠诚问题。如果邬思道没有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那就等于满盘皆输。因为城外的丰台大营在老八的手里,2万多虎狼之师在手,老八胤祀底气十足。
隆科多取回了康熙皇帝的遗诏,即使遗诏上写着雍亲王胤禛的名字,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老八集团可以说这是伪诏,然后命令丰台大营的驻军出动,按照隆科多的性格,很有可能临阵倒戈。依靠皇宫的侍卫部队,根本就顶不住。雍亲王胤禛很有可能背上一个试图篡位的帽子,然后老八出来主持大局。所以说,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一步险棋。不过,邬思道没有临时反水,而是成功的救出了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出现之后,迅速稳定住了丰台大营,从而直接保障了雍亲王胤禛顺利登基。
雍亲王成为雍正皇帝之后,按照道理来说,邬思道应该享受荣华富贵才对。但邬思道没有继续留在京城,而是选择离开。因为邬思道明白,那些知道雍正皇帝秘密的人,对雍正皇帝始终都是隐患。雍正皇帝早晚会除之而后快,在雍正皇帝下手之前,邬思道选择了迅速离开。但不能离开雍正皇帝的监视,否则还是性命难保。邬思道选择投靠了李卫,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之一,投靠了李卫等于还在雍正皇帝的手里。在离开京城之前,邬思道劝谏老十三胤祥明哲保身,因为自己的四哥已经变了。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