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

先给一个肯定的回复:明朝靖江王有字辈。
但由于他们并非开国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所以和正枝宗室比起来略有区别。
那么靖江王家族的字辈是什么,他们这一支的起名规则和老朱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19:29:55

先给一个肯定的回复:明朝靖江王有字辈。

但由于他们并非开国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所以和正枝宗室比起来略有区别。

那么靖江王家族的字辈是什么,他们这一支的起名规则和老朱的后代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靖江王府九翟冠

靖江王:从嫡亲到旁支的转变

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的农民出身,在元末的乱世之中,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部死绝,家中男丁只剩下一个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儿子,在老朱本人膝下无子甚至长子朱标出生之后,一直都把这个侄子当亲生儿子来养。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正月,韩宋政权封朱元璋为吴国公,老朱随即在二月将分枢密院改为中书分省,三月又将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这一连串的机构改革表明朱元璋所部已由行省体制过渡到模仿元朝中央政府的独立政权体制。而大都督府的首任大都督,就是亲侄子朱文正。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五月,走马上任不久的朱文正,率领大将赵德胜、邓愈出镇洪都(今江西南昌)。一年之后,洪都城将成就朱文正的无上荣光。自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二十三日起,至七月十九日止,朱文正坚守洪都城,以区区一介孤城挡住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朱文正剧照

然而随着朱元璋长子朱标年纪渐长,手握兵权、功高震主的朱文正,和自己的四叔慢慢相看两厌起来。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年、公元1365年)正月朱文正被免去官职,囚禁于桐城县。对于这位大都督的最终结局,无论是《明实录》还是《明史》,给出的信息都是“未几卒”。但对于其真正的死因,却都讳莫如深。然而在朱元璋在自己撰写的《御制纪非录》之中,却毫不掩饰地指出朱文正是被自己“鞭而后故”。

至于朱元璋究竟是一时失手,还是存心蓄意,那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无论如何朱文正的死,还是成为了老朱心中的一根刺。他看着当时年仅4岁的侄孙朱铁柱,不无愧疚地表示将来一定会封他为王爵。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年底,即将称帝的朱元璋在新落成的太庙前为儿子和侄孙上名字。作为一个五行学说的狂热爱好者,朱元璋的儿子们名字中都带木,而侄孙朱铁柱的名字中则带火,理由很简单:木生火。

朱元璋剧照

换句话说,在彼时的朱元璋看来,侄孙朱炜(朱铁柱)也是自己人。然而等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建诸王的时候,朱炜的名字却又变成了朱守谦。从名字来看,为了区分正支和旁支,朱元璋将大哥那一脉子孙划出了自己后代的五行体系。事实上和老朱诸子都封为亲王相比,朱守谦的靖江王只是郡王。

朱家子孙命名规则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悲伤的一年,这一年的五月,老朱失去了他的嫡长孙朱雄英。到了八月,更是和一路陪伴他从无名之辈到大明皇帝的马皇后阴阳相隔。

然而撇开这悲伤的氛围不谈,朱元璋的长孙怎么会叫朱雄英?既没有按字辈,也没有按五行。事实上老朱之所以为后代制定字辈,很有可能是为了巩固皇太孙的地位。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元璋培养了三十多年的接班人、皇太子朱标不幸去世。朱元璋在排除了立子的选项之后,决心将皇位交到太子之子的手上。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皇太孙人选是朱标次子朱允炆,为了他能顺利继位,老朱还除掉了原本的太子党: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武将勋贵。

朱允炆画像

朱元璋子嗣众多,包括秦王、晋王、燕王等在内的戍边亲王们又手握重兵。老朱既希望他们能藩屏王室,又不想他们觊觎皇位。在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为每个儿子的后代都制定了二十字的字辈。这样一来大宗和小宗,从名字上就可以一目了然。而且太子一房字辈的第一句赫然便是“允文遵祖训”,这既拔高了朱允炆的地位,又强调了《皇明祖训》的神圣性。

太子一房世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一房世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岷王一房世系: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靖江王一房世系: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太祖诸子的后代的起名规则:第二字根据字辈,第三字则根据火土金水木。至于靖江王府虽然也有字辈,但是第三字无需按照五行。

桂林靖江王府

其实朱元璋也有苦衷,首封靖江王朱守谦是他的侄孙,从辈分上和朱允炆是一样的。但这位靖江王烂泥扶不上墙,两次被废去爵位,最终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月郁郁而终。换句话说,在制定世系字辈之时,朱守谦已经去世,老朱不可能再给逝者改名字。所以靖江王府的字辈是从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开始算,其实比起老朱的孙辈要低一辈。又由于朱守谦的胡作非为,朱赞仪虽然以世子的身份保住了爵位,但整个靖江王一系宗室比起朱元璋的子孙始终要低上一等,即“靖江王府比正枝郡王递减一等”,干脆就没有必要使用五行偏旁了。

上文说过燕王一脉的字辈前五个字是“高瞻祁见祐”,名字中第三个字的五行按照“火、土、金、水、木”的次序,我们来看看朱棣后代的名字是否符合规则。

朱棣长子仁宗朱高炽,是高字辈五行带火。仁宗长子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五行带土。宣宗长子英宗朱祁镇,是祁字辈五行带金。英宗长子宪宗朱见深,是见字辈五行带水。宪宗第三子孝宗朱祐樘,是祐字辈五行带木。完全吻合。

同样的,根据“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的字辈,我们来看一下靖江王宗室的名字是否符合。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靖江王虽然只是旁支宗室,但和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字辈。但为了和正枝宗室进行区分,靖江王一脉子孙名字中第三个字不需要五行排序。换句话说,只要看到名字,一眼就知道这位宗室是太祖后裔还是靖江王子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