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太极拳:在陈长兴、陈清平之前,陈沟拳与赵堡拳是什么样的?

当代太极拳,发祥于河北邯郸广府,缘于《王宗岳太极拳论》,
兴盛于京城,启始于杨露禅、武禹襄,
“拳招”传自赵堡、陈沟,部分摘自“戚家拳”,
发源待考。
众所周知,当代太极拳的问世,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7 13:35:22

当代太极拳,发祥于河北邯郸广府,缘于《王宗岳太极拳论》,

兴盛于京城,启始于杨露禅、武禹襄,

“拳招”传自赵堡、陈沟,部分摘自“戚家拳”,

发源待考。

众所周知,当代太极拳的问世,是在1852年之后,杨露禅与武禹襄共同参照《王宗岳太极拳论》,融合所学拳术,改双重为单重,创编出了划时代的“太极拳”。

对于当代太极拳,陈沟陈长兴、赵堡陈清平起了很大的作用-----杨露禅“学拳术于陈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陈清平”;武禹襄从学陈清平,还有人说陈清平私授《王宗岳太极拳论》给武禹襄。

那么,陈沟陈长兴、赵堡陈清平 传授了什么拳?有没有古传原始太极拳的痕迹?

(1)陈长兴传授杨露禅的拳术

这套拳,是杨家在早期所传拳术之一:杨氏太极拳南关老架128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与赵堡太极拳 是什么样?

(1)陈长兴在传授杨露禅之后,创编出传承至今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拳”

(2)赵堡太极拳,陈清平授拳有七大弟子,因材施教,有代理架、领落架、腾挪架、忽雷架、承架,有和式、李式等。在此,列举“赵堡和式太极拳.郑伯英拳谱”为例。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谱七十二式

1.(开合)金刚三捣碓(掤捋挤按); 2.反掌揽插衣; 3.开合; 4.单鞭; 5.领落掤捋挤按上金刚;

6.白鹤亮翅; 7.搂膝斜行; 8.琵琶式,收回琵琶式; 9.搂膝跃步,搂膝斜行;

10.转身琵琶,收回琵琶; 11.搂膝跃步,搂膝高领落; 12.束手解带; 13.伏虎;

14.擒拿,进步指裆捶; 15.肘底看拳; 16.倒撵猴; 17.白鹤亮翅; 18.搂膝斜行; 19.闪铜碑;

20.大掤大捋; 21.开合; 22.单鞭; 23.云手; 24.高探马、勒马式; 25.左右拍脚;

26.转身双风贯耳,旋腿蹬根; 27.三步捶; 28.青龙探海; 29.转身二起拍脚;

30.跳换步,分门桩抱膝; 31.喜鹊蹬枝; 32.鹞子翻身; 33.右括膝左括膝; 34.研手捶;

35.迎面肘; 36.抱头推山; 37.开合; 38.单鞭; 39.前招后招; 40.勒马式; 41.野马分鬃;

42.高探马,玉女穿梭; 43.转身揽插衣; 44.开合; 45.单鞭; 46.云手; 47.跌叉,扫蹚腿;

48.左右金鸡独立; 49.双跌脚,倒撵猴; 50.白鹤亮翅; 51.搂膝斜行; 52.闪铜碑; 53.大掤大捋;

54.开合; 55.单鞭; 56.云手; 57.高探马 勒马式; 58.十字手单摆脚; 59.指裆捶;

60.金刚三捣碓(掤捋挤按); 61.反掌揽插衣; 62.扎七星下式; 63.搬拦,回头看画; 64.指裆捶;

65.掏捶上步; 66.开合; 67.单鞭; 68.扎七星下式; 69.搬拦,进步七星;

70.退步胯虎,转身双摆脚; 71.当头炮(搬弓射虎); 72.金刚三捣碓(合太极)。

那么,在陈长兴、陈清平之前,赵堡镇、陈家沟的拳是什么样?

(1)在陈长兴是之前,陈家沟拳谱是什么拳?

陈家沟陈长兴,是蒋发唯一弟子。没有留下以前的太极拳谱(有人说陈长兴授予了杨露禅、陈耕耘《太极拳论》,但少有认同)。

陈家沟陈鑫(1849年-1929年),有家传抄谱。在陈家沟早期的《文修堂》抄本内容中,有同音误用字(错字),应是他人的听课笔记,主要是炮捶的名目,有头套捶拳架、四套捶拳架、五套捶、炮捶架子十五红等,与“洪洞通背缠拳”基本一样,但,“二、三套失传”,没有“拳经总歌”,也没有‘太极拳’及‘十三势’、“沾绵拳”的说法。

杨露禅回到河北邯郸永年期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陈季牲的“抄谱”,与“洪洞通背拳”一样,没有“太极拳”及“十三势”、“沾绵拳”的说法。

(2)在陈清平(公元1795-1868)之前,赵堡传承了什么样的拳?

在赵堡《太极秘术》中,记述太极丹功口诀;当时拳谱,可从其他传人窥知一二。

------张宗禹(1707~1791)传至喻承镛的一支

赵堡的其中一支传承:王林祯→蒋发→张楚臣→陈秋阳→张宗禹(1707~1791) →传陕西霍文毅→霍秉昌→霍金龙(陕西彬县东西安干裁缝活)→岳绍羲→→喻承镛(天津)。这支传承下来一套“赵堡太极拳108式”。

据说,喻老师的赵堡太极拳是他于上世纪60年代调新疆工作后,在同一工作系统认识了一位从陕西彬县来的岳绍羲同志。当时,喻承镛从岳绍羲所得的赵堡太极拳,并不叫“赵堡太极拳”,名为“武当真传正宗太极”,从河南赵堡传出。喻老师说他和岳绍羲的认识是在1964年他的工作从天津调到新疆伊犁之后,而1983年他又调至乌鲁木齐自治区石油公司子弟小学,从此与岳绍羲分手,再也没有任何联系。喻承镛所传承的赵堡太极拳为108式,其中有一部分式名如“翻掌”、“铁扇一挥”、“雀地龙”、“三步捶”、“霸王敬酒”、“跌叉”、“当头炮”等,与现行赵堡太极拳的式名有所不同。

------带有赵堡太极拳原貌的李作智一支

赵堡太极拳传人李作智的一支,李宗有先生(1916--1997)的拳谱,比较全面的反映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也是目前较完整的一部,拳法有三套,有“基架”、“准架”、“架子功”,也就是“大功架”、“小功架”、“发功架”三种;还有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有称“赵堡李氏太极拳”。

<赵堡李氏太极拳一路大功架拳谱.套路目录名称>

1、预备式;2、金刚上势;3、金刚捶;4、揽擦衣;5、白鹤亮翅;6、单鞭;7、铺地锦;8、金刚捶;9、右收;10、左右上势;11、左搂膝侧胯;12、左收;13、右左上势;14、右搂膝侧胯;15、右下按;16、左下按;17、掩手肱捶;18、回身金刚;19、倒设碑;20、左右挎腿;21、打虎;22、擒拿手;23、上步边拦;24、肘底藏拳;25、倒卷肱;26、右下势;27、左闪通臂;28、右下右上势;29、左接手缠;30、右接手缠;31、右单鞭;32、左压肘;33、上步右插脚;34、落步左插脚;35、回身蹬一脚;36、落步十字捶;37、击地捶;38、翻身开花捶;39、二起脚;40、护心捶;41、抱脚;42、右蹬脚;43、上步掩手捶;44、上步踩腿;45、绽步按掌;46、抱头推山;47、单鞭;48、前后招;49、野马分棕;50、左下左上势;51、左逆环掌;52、右履右按势;53、云手;54、玉女穿梭;55、揽擦衣;56、白鹤亮翅;57、单鞭;58、云手;59、右摆脚;60、跌岔;61、右金鸡独立;62、左金鸡独立;63、倒卷肱;64、右左下势;65、右闪通臂;66、右下右上势;67、右逆环掌;68、单鞭;69、云手;70、退步压肘;71、上步按掌;72、操手摆腿;73、转身迎石捶;74、侧身上势;75、白鹤亮翅;76、单鞭;77、右反掌;78、擒拿手;79、下腰肘;80、左迎上步捶;81、右迎急步捶;82、白鹤亮翅;83、单鞭;84、左反掌;85、擒拿手;86、并步十字手、87、挎虎;88、转身双摆莲;89、射虎;90、四正手;91、金刚捶;92、退步还原。

这是赵堡太极拳第一套拳架,名曰“大功架“,或叫做“基架”。李宗有把它叫做“保健架”,有拳架的结构,结合内丹的特殊内炼训练法。

<赵堡李氏太极拳二路小功架拳谱.套路目录名称>

1、预备式;2、马步双扎跪;3、右上势;4、四正势;5、金刚捶;6、揽擦衣;7、白鹤亮翅;8、单鞭;9、四正势;10、金刚捶;11、白鹤亮翅;12、右斜行;13、琵琶势;14、跃步;15、中按;16、琵琶势;17、跃步;18、中按;19、倒设碑;20、擒拿手;21、肘底藏拳;22、上步边拦;23、左肘底藏拳;24、右履手;25、右肘底藏拳;26、倒卷肱;27、白鹤亮翅;28、左斜行;29、左闪通背;30右上势;31、右履手;32、左上势;33、白鹤亮翅;34、左单鞭;35、云手;36、左插脚;37、左高探马;38、右插脚;39、右高探马;40、左插脚;41、两耳贯风;42、左蹬脚;43、迎面捶;44、十字手;45、击地捶;46、翻身开花捶;47、二起脚;48、左分门椿;49、左卷脚蹬跟;50、右分门椿;51、右卷脚蹬跟;52、左迎穿腿;53、右迎坎子腿;54、左按掌;55、右按掌;56、侧身掌;57、抱头推山;58、单鞭;59、前后招;60、野马分棕;61、左履手、62、右贴身靠;63、右鞭鞭;64、右外列紫金掌;65、玉女穿梭;66、左履手;67、右贴身靠;68、左单鞭;69、云手;70、并掌;71、缠边;72、右金鸡独立;73、左金鸡独立;74、倒卷肱;75、白鹤亮翅;76、右斜行;77、右闪通背;78、右上势;79、白鹤亮翅;80单鞭;81、云手;82、下步高探;83、十字单摆;84、上步高探;85、指裆捶;86、四正手;87、揽擦衣;88、双环掌;89、擒拿手;90、下腰;91、左迎吊打;92、右迎急步;93、单鞭;94、双环掌;95、擒拿手;96、并步十字手;97、挎虎;98、转身双摆;99、射虎;100、四正手;101、金刚;102、下步还原。

这套小功架,也是标准架。从这套小功架的拳架、外型来讲,它是最接近现代赵堡架的套路,虽然风格、特点还是有很大区别,但是它有现代赵堡架拳的共性。

<赵堡李氏太极拳第三套发功架拳谱.七十五式目录名称>

<赵堡李作智太极拳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谱名称>

1、进步三环套月 2、退步三环套月 3、右棚 4、右捋 5、右挤 6、右按 7、右金刚捶 8、左棚 9、左捋 10、左挤 11、左按 12、左金刚捶 13、左采挒手 14、右采挒手 15、右当门炮 16、左回身炮 17、右中按上步 18、左中按下步 19、右中按下步 20、左中按上步 21、左单鞭 22、右外挒紫金掌 23、右单鞭 24、左外挒紫金掌 25、右外挒穿心肘靠 26、左外挒穿心肘靠 27、右收青龙探爪 28、左收青龙探爪 29、左迎风转舵 30、左辘轳转 31、右迎风转舵 32、右辘轳转 33、左侧挎 34、左单扫腿 35、右侧挎 36、右双扫腿 37、右金刚 38、右单扎跪 39、右丹凤朝阳 40、左金刚 41、左单扎跪 42、左丹凤朝阳 43、右倒卷肱 44、左倒卷肱 45、退步探花捶 46、右双扫腿 47、进步探花捶 48、左双扫腿 49、左挑腿 50、左跪右采 51、右挑腿 52、右跪左采 53、右翻身二起足 54、左分门椿 55、右分门椿 56、左十字手 57、右十字手 58、左项下外挒 59、右项下外挒 60、右缠项 61、左缠项 62、右埋头扫雪 63、左埋头扫雪 64、右倒挂正挒 65、左倒挂正挒 66、左上按下捋 67、右上按下捋 68、左搓打上按 69、右搓打上按 70、左闪通背 71、右闪通背 72、左下步挥打 73、右下步挥打 74、左白鹤亮翅 75、左苏秦背剑 76、右白鹤亮翅 77、右苏秦背剑 78、左云手 79、左拦腰肘 80、右云手 81、右拦腰肘 82、左下砸上迎 83、右下砸上迎 84、转身六合 85、左当炮 86、右回身炮 87、左蹬足 88、右蹬足 89、右三急掌 90、右踩腿 91、右击腹升堂 92、左三急掌 93、左踩腿 94、左击腹升堂 95、连环手 96、连环手 97、右一将当关 98、左一将当关 99、左下按 100、右下按 101、左十字手 102、右十字手 103、左缠腰红 104、右缠腰红 105、左十字手 106、贴身靠 107、右十字手 108、贴身靠 109、右揽擦衣断腕 110、左揽擦衣断腕 111、左倒设碑 112、右扫腿 113、右侧设碑 114、左扫腿 115、右肋下肘 116、左肋下肘 117、左肋下靠 118、右肋下靠 119、四向手 120、左下步直取 121、右下步直取 122、左上步直取 123、右上步直取 124、右外挒加揽 125、右穿堂腿 126、左外挒加揽 127、左穿堂腿 128、左翻身二起足 129、右撇身顶心肘 130、左撇身顶心肘 131、右跃步 132、后跃步 133、右力压千斤 134、左力压千斤 135、右接左拨 136、左接右拨 137、左抱脚 138、右抱脚 139、右摆左抱腿 140、左摆右抱腿 141、贴身飞人 142、贴身飞人 143、金不换捶 144、三合一 145、击腹三合 146、三合一 147、击腹三合 148、外开门 149、迎门靠 150、外开门 151、迎门靠 152、里开门 153、枯树盘根 154、里开门 155、枯树盘根 156、顺出倒入 157、顺出倒入 158、弯弓射虎 159、弯弓射虎 160、迎风转舵(双手) 161、迎风转舵(双手) 162、铁牛耕地 163、铁牛耕地 164、替梁加柱 165、替梁加柱 166、背折靠 167、右迎急步 168、背折靠 169、左迎急步 170、下盘肘 171、下盘肘 172、窝心肘 173、窝心肘 174、七星掌 175、七星掌 176、正身肘 177、正身肘 178、声东击西 179、声东击西 180、下腰势 181、下腰势 182、琵琶势 183、琵琶势 184、夜叉探海 185、夜叉探海 186、携取手 187、携取手 188、携取挒手 189、携取挒手 190、正取挒手 191、正取挒手 192、回头看画 193、回头看画 194、肘底看拳 195、肘底看拳 196、正按倒开 197、正按倒开 198、鲤鱼跃龙门 199、鲤鱼跃龙门 200、开门裹边 201、开门裹边 202、老头摘瓜 203、老头摘瓜 204、左劈右砍 205、左劈右砍 206、封侯挂印 207、封侯挂印 208、背口袋 209、背口袋 210、鳌鱼大翻身 211、鳌鱼大翻身 212、画中画 213、画中画 214、巧中巧 215、巧中巧 216、曲中求直 217、推倒泰山 218、曲中求直 219、推倒泰山 220、直中求曲 221、顺风直入 222、折叠势 223、直中求曲 224、顺风直入 225、折叠势 226、击地捶 227、落地鸳鸯 228、金蝉脱壳 229、落地鸳鸯 230、金蝉脱壳 231、泥里栽葱 232、泥里栽葱 233、脑后摘金瓜 234、倒上扣 235、倒泄九牛尾 236、判官脱靴 237、倒上扣 238、倒泄九牛尾 239、判官脱靴 240、倒锁喉 241、倒上桥 242、倒锁喉 243、倒上桥 244、铁树开花 245、昙花一现 246、双风贯耳 247、云里显圣靠 248、云里显圣靠 249、飞身靠 250、并手里按 251、飞身靠 252、并手里按 253、双裹提腿 254、落步双捧 255、侧身进步 256、合肘进瓜 257、单按掌 258、挎腿按 259、单按 260、挎腿按 261、腋下官肘 262、推帘望月 263、腋下官肘 264、单穿梭 265、三解掌 266、双盘头 267、鸭子游水 268、双盘头 269、鸭子游水 270、直进势 271、并掌采 272、合掌挤 273、搬倒泰山 274、并掌采 275、合掌挤 276、搬倒泰山 277、两枝金花 278、翻手开花 279、斜飞势 280、两枝金花 281、直捋急进 282、反手盖面 283、双封按 284、双峰齐下 285、包足盘头 286、大显身手 287、马前扎跪 288、矮子过河 289、铁树开花 290、单鞭 291、外挒贴身肘 292、滚翻 293、樵夫问路 294、接手缠 295、下实上采 296、先进后翻 297、金蝉脱壳 298、倒挂脚 299、揭膀背 300、抱头推山 301、进解三环 302、阳掌阴拳 303、顶心肘 304、肋下拳 305、携取手 306、下步大捋 307、上步采 308、上步高探马 309、上步青龙探爪 310、退解三环 311、腋下掌 312、进步挑腿 313、顺手牵羊 314、人携我携 315、进步收肘 316、四并断肘 317、敌高我高敌低我低 318、转射背袋 319、以棚还棚 320、棚中有棚 321、棚不动不棚 322 以捋还捋 323、捋中有捋 324、捋不动不捋 325、以挤还挤 326、挤中有挤 327、挤不动不挤 328、以按还按 329、按中有按 330、按不动不按 331、以采还采 332、采中有采 333、采不动不采 334、以挒还挒 335、挒中有挒 336、挒不动不挒 337、以肘还肘 338、肘中有肘 339、肘不动不肘 340、以靠还靠 341、靠中有靠 342、靠不动不靠 343、接手便进 344、动之则进 345、身手足齐进 346、敌退我进 347、敌进我进 348、有变则退 349、顾盼前后 350、左顾右 351、右顾左 352、巍如山岳(停) 353、不丢 354、不顶 355、粘连 356、粘随 357、听 358、化 359、拿 360、发

总之,之前的赵堡拳陈沟拳------>陈清平、陈长兴------>杨露禅、武禹襄------>“近现代太极拳”。

从前期的拳术套路而言,陈沟陈长兴、赵堡陈清平,虽有相融,但并不类同。

这两个区域的拳术发展,或与赵堡、陈沟的亲戚关系有关。赵堡与陈家沟相隔三华里,难免有亲戚关系。侯春秀是赵堡中架的代表人物,与陈家沟新架代表人物陈立清是亲戚关系,时有往来,陈立清称侯老师为姑夫,常向侯老师切磋拳艺,其实也是双方模劲。但虽是亲戚,也不轻露,与陈家沟人在拳艺上多是表面交流。

赵堡在拳术拳理方面,在当时处于领先的,因此有了杨露禅“得拳理于赵堡”之言,武禹襄还学到了改进后的赵堡拳术。

赵堡拳传到张宗禹(约1707-1791),或许编出了一套“赵堡拳108式”;至陈清平,或许不止一个师傅,还有赵堡太极拳的“未挂名传承”分支所传,综合梳理并改进,于1852年时传授给了武禹襄。

陈沟陈长兴(1771—1853)学到的“带原始风貌的绵拳”,只有杨露禅的一脉传承并有所改进;又梳理创编出的一路、二路拳,作为家传,传授给了陈耕耘,之后有了改进。

杨露禅家传拳术,有些类似赵堡李作智一支,可见,“得拳理于赵堡”之言不虚。

杨露禅、武禹襄的师傅或许不止一个,其拳谱拳理颇多,更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梳理出了当今“太极拳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