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人生——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从法律上看是罪与非罪,从人性上看是善与恶,从个人成长上看,是顺与逆。总之,这是一出充满血腥的人间悲剧。
个人成长的原点是
剧本人生——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从法律上看是罪与非罪,从人性上看是善与恶,从个人成长上看,是顺与逆。总之,这是一出充满血腥的人间悲剧。
个人成长的原点是教庭教育,家庭教育又根植于社会大势,互为表里,互相影响。
社会大环境深刻影响着家长和孩子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无孔不入。比如,计划生育造成的少子家庭,传统文化缺失等原因造成的溺爱家庭,信息渠道和内容的丰富多彩、随手可得等原因造成的思想行为的多元化,诸如此类。同时,社会大环境中的家庭文化又反过来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最明显的莫过于再也看不到传统“易子而教”所应有的师道尊严,代之而来的却是各种“校闹”,各种“举报”。
再看,我们当年精英教育所必须的人才选拔制度下,考试高难度,学习高竞争,高学历就意味着铁饭碗和真幸福,那时的大学无疑是稀缺资源。但是,在“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高校无限扩招的时代,几乎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注定是集万千宠爱的百万富翁的今天,学校和家长能奉献给孩子们的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不是一时的成绩和名次,而是对学习不深恶痛绝而已!何敢谈什么真正的兴趣?!但是,我们今天的孩子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不正是过去的教育所造就的我们,亲手营造并趋之若鹜的吗?!
未来来得太快,我们尚在过去。
所有这些恶性循环而来的苦果,最终吞下的,不论家长、学校、教师,还是社会,无疑都是最初的始作俑者。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言不虚。
儿童时期所写就的剧本,也就是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之后的生活,不过是同一剧本在不同时空舞台上面对不同观众的重复上演而已。儿童青少年时期表面看起来的乖乖娃,其内在的冲动或许正被严重压抑着,乖乖背后的思想和行为也许会让人瞠目结舌,但却被隐藏起来,不为人知。几年之后,一旦有了合适的释放环境,我们甚至完全无法理解当年的乖乖娃怎么一下子就面目全非了呢!
扭曲的教育还会严重迟滞孩子们的心智成长。
看看高校课堂上双手紧握手机,疯狂“吃鸡”的“大婴”们吧!都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了,跟老师玩的依然是童年的“藏猫猫”!要么就是依然沉浸在“中学”模式,埋头做着老师布置的“作业”,继续未曾圆满的“高四”、“高五”。好在也还有部分人,在彻底释放两三年之后,还能有一年半年时间为自己的未来付出点真实的“大人”般的努力。
儿童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后期的思想意识文化教育等,会对已经写就的人生剧本的细枝末节进行雕琢修整,但基本逻辑却是稳定的,除非出现重大变故而造成剧本结构的坍塌。
总之,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但吉凶,不过是以个人立场因一时一事而区分的得失而已。
真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由本案所引发的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请参阅本头条号《爱的方式≠爱》、《不可不知的人格培养》、《人的存在,既非随机,亦非偶然》等原创文。
敬请关注,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