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让人感觉到除了压抑,便是沉重。是什么力量将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了弑母的恶魔?这个过错到底应该谁来承担?吴谢宇事件是个别事件还是具有普遍性?在北大、清华和正在读高中将
一个外界看来的“完美青年”,本来的一片大好的光明,却不料淹没在人性的至暗处,这是一回令人扼腕痛惜的发生。
从目前的信息披露看,吴谢宇弑母的动机现在还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披露,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对这个人、对这个案件的审视。
综合媒体的已有报道,可以知道的是,吴谢宇的弑母行为,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从这个事实看,即使其中另有隐情,但也说遮盖不了他人性的缺失。如此缜密预谋,甚而在行凶之后试图分尸只是未果,而面对的对象竟然是至亲的母亲,如此大逆不道,拿走了给了他生命的人生命,这不是人性与情商的缺失,还能有别样的东西?
人性中最重要的是敬畏之心。敬畏规矩,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做人的底线。“人在做,天在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等等,这些通俗流传的词语,是一种对人性约束与唤醒。假设这些都不起作用,或者假设这些都在那个人心中麻木了,那么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吴谢宇的弑母行为,没有是一连串没有人性的举动,无论从他早期的预谋与准备,以及从他行凶的残忍和处理的无情,还其后他冷静且有步骤地隐瞒事实与亡命天涯。教育让他的成绩如此的优异,让他的智商如此的高值,却没有令他的人性常怀自醒。
所有的隐情,都改变不了是凶手的事实;已经的发生,怎能说明教育的实施与人性的成长是没有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