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从产地到消费者手里,翻倍很正常,今年苹果和梨子先涨价是因为大面积受灾减产,产能严重不足,进口水果数量大幅降低,导致市场一直缺货状态,所以苹果和梨子价格居高不下!\r
然后大棚
\r
从产地到消费者手里,翻倍很正常,今年苹果和梨子先涨价是因为大面积受灾减产,产能严重不足,进口水果数量大幅降低,导致市场一直缺货状态,所以苹果和梨子价格居高不下!\r
然后大棚樱桃上市了,本来产量就很少的樱桃,价格最高的时候紧逼100元关口,但是产地收购价还是30左右,现在大量樱桃上市,产地价格将至7-8元,超市零售价还在30元!\r
紧接着,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苹果、梨子、樱桃都很贵,水果批发商和零售商说:凭什么我要把荔枝、油桃、菠萝、山竹卖便宜?随行就市吧,反正比苹果、梨、樱桃便宜,就有人买!\r
紧接着,大蒜上市了,上市的时候,价格约1.5元,没几天1.8元,又过了半个月3元,为什么价格上升的那么快?有人去囤货赌今年大蒜还会涨,在十年前,砀山一共只有零星的几个冷库,现在,每个村都建了一个冷库,国家扶持拨款30%,承建者承担70%,产权归承建者所有,建了冷库不能不放东西吧,就出现了囤货现象,小的冷库先去囤货,先出货,大的冷库就一直囤货,到明年新蒜下来之前3-4个月才出货!这就又出现了“蒜你狠”!这是市场现象,大蒜的消耗量不变,你不能因为大蒜涨价你炒菜不用,你不能因为水果涨价,你不吃!囤货商一年赚翻了,其他几年哪怕亏一点,也有底气,国家又不能调控,这是纯市场行为!\r
在这中间,最苦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消费者被迫接受价格虚高,生产者因为有成本控制,也不能囤货,只能接受随行就市的出售!今年便宜了,明年我就不种了,周而复始,最后赚钱的是谁呢?不是生产者,生产者赚到的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劳力钱,也不是中间商,中间商拿着大量现金赚到的是如纸一样的薄利!\r
在这个环节中,商超永远是不亏本的,今天进价3元的大蒜,分级后,好的卖五元,中间的卖四元,差点儿卖3.5元,首先保证水电房租人员工资及利润,亏本的事情,商超很少做!\r
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最赚钱的是囤货商,在砀山,有一位高人,1.3元收购皇冠梨,囤货290万斤,从去年九月份陆续出售,现在赚了四倍了,库存还有13万斤,而且现在出库价9.5(包含塑料筐,包装纸,坏果等重量),这位囤货商赚的盆满钵满!\r
当然囤货商也有亏损的时候,有一年同样是前面这位囤货商,1.7元收购砀山酥梨,囤了大半年,最后五元一筐(折合约0.15元每斤)卖给了果汁厂,除掉人工费,电费,那年亏损了150多万。市场有风险,没有那么多的冷库和囤货商,我们不能一年四季都吃到苹果梨子,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现在冷库越多,市场就越平稳,暴利现象就会越少。 \r
我是安徽砀山的水果种植大户,喜欢我的亲可以关注,持续贡献果农题材的视频和文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