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北京国安输掉了整个赛季的努力。从10连胜,到3连败,这支球队已经连续3个赛季在半程结束后崩盘。尽管联赛还剩下10轮,理论上他们还没有失去夺冠的希望。但在阵容不断增强
一夜之间,北京国安输掉了整个赛季的努力。从10连胜,到3连败,这支球队已经连续3个赛季在半程结束后崩盘。尽管联赛还剩下10轮,理论上他们还没有失去夺冠的希望。但在阵容不断增强、士气高昂的竞争对手广州恒大和上海上港面前,国安夺冠也只剩下理论。
国安的问题出在哪里?
赛季初归化李可、侯永永,引进金玟哉、张玉宁、王刚、邹德海,国安真正意义上从攻强守弱进化到攻守平衡。10连胜,进22球,丢3球,领先广州恒大高达8分的数据让整个中超都为之震撼。在那时,没有人会怀疑国安会从榜首之位掉下来。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在那之前就已经滋生。只是很多人都被连胜的势头蒙蔽了双眼,选择性的无视了那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锋线乏力
张玉宁的到来成功将于大宝解放到中后卫位置,弥补了防线上的不足。但他速度慢的短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安进攻体系的运转。尤其是在打快速反击时,球到张玉宁脚下,球队的进攻节奏瞬间就慢了下来。这使得施密特在前锋的选择上面临非常尴尬的窘况。用张玉宁搭档王子铭,后者速度虽然略快,但门前感觉太差,需要浪费很多次机会才能收获一粒进球,其实就是本土版的巴坎布。用王子铭搭档巴坎布,两人的特点非常相似,很容易挤在一起,压缩球队的进攻空间。用张玉宁搭档巴坎布,前者在中路接应抢点,找机会给后者做球,理论上是最好的搭配。前提是必须牺牲比埃拉、奥古斯托、金玟哉其中一人。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尤其是看到巴坎布在亚冠上令人发指的浪费机会后,所有人都打消了这个念头。很多时候,施密特不得不让中场的张稀哲、奥古斯托、比埃拉位置前提,跟张玉宁或者王子铭搭档双前锋。但这就滋生了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主力球员被透支使用,伤病率增加;替补球员久疏战阵,毫无状态。
在李可、侯永永到来以后,北京国安的中场储备非常丰厚。除了他们两人,还有奥古斯托、比埃拉、张稀哲、朴成、池忠国、吕鹏。但由于前锋的储备不够,张稀哲、奥古斯托、比埃拉经常有一人要前提支援锋线。为了保证中场的控制力,比埃拉、张稀哲、奥古斯托、李可、池忠国五人几乎很少被轮换。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是,在密集的赛程后,这些主力球员的跑动能力直线下降,国安的进攻很难再给对手制造持续性的压力。而替补球员中,侯永永、吕鹏基本上是施密特为了完成换人任务而存在的,朴成的出场机会高于前面两人,但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始终难当大任。当比埃拉、张稀哲、侯永永同时受伤后,中场除了奥古斯托,只剩下两个纯防守后腰李可、池忠国,朴成、吕鹏两人完全做不到“奇兵”的效果。当然,这也不能怪朴成和吕鹏。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主教练施密特。
问题三:施密特的固执限制了他的战术发挥和临场应变
在施密特的战术体系里,球员必须按照他的指示去执行命令,不得逾矩。而他的战术核心又是以比埃拉和奥古斯托为主,本土球员只能作为辅助存在。中场所有的传球过渡必须通过奥古斯托和比埃拉来完成。久而久之,本土球员就成了“流水线工人”,只会机械式的传球过渡,原有的灵性逐渐消退。张稀哲、朴成原本都是被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现在感觉越来越平庸。李可在刚加盟时冲击力十足,经常频繁插上助攻,现在除了跑动能力出色,几乎也看不到亮点。而足协杯中表现抢眼的侯永永,在受伤之前,除了作为换人战术棋子在垃圾时间出场,我们很难看到他的影子。再比如已经加盟恒大的韦世豪,上赛季也是遭受同样的待遇。说到底,施密特只喜欢用听话的球员,而不是能给球队带来新的变化的球员。所以,他的战术总是一成不变,很容易被对手猜透;他的临场换人,总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不仅没有惊喜,还经常制造惊吓。
问题四:施密特的“迷之变阵”
除了在换人上经常给球队制造惊吓,施密特的另一“神作”就是在关键时刻突然演练新阵容。比如本赛季客场对阵山东鲁能,他强行将主力后腰组合池忠国和李可拆散,前者坐在替补席,后者去踢右后卫,然后安排张稀哲、朴成两个跑动能力都很差的球员出任双后腰。结果中场被鲁能完爆,10连胜的记录也就此终结。足协杯1/4决赛面对山东鲁能时,他又故伎重演,直接将奥古斯托、池忠国、李可全部放在替补席上。要说这是想战略性放弃足协杯 ,偏偏国安在场上又踢的非常认真,巴坎布不断在前场寻找机会,金玟哉甚至拼到腿抽筋。而奥古斯托、池忠国、李可之后也都陆续被替换上场补充实力。这就让人很难理解,既然想赢,为什么不在球队整体体能更充沛、状态更好的时候以全主力跟鲁能决一死战,而是等到其他主力球员体能下降的差不多了再将奥古斯托等人派上去打酱油?
客观的说,一支球队想要夺冠,准备多套战术,多套阵容是必不可缺的。但像施密特这样,平时不喜欢轮换,关键时刻实验新阵的实属少见。很多球迷说,李霄鹏手里一定掌握着施密特“不可告人”的秘密。虽说是玩笑话,但国安一遇到鲁能就自乱阵脚,实在很难解释在施密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施密特一人。国安的管理层以及媒体、球迷同样也有不可推卸责任。
问题五:国安管理层应对突发状态的准备明显不足,在争冠的布局上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针对锋线乏力的问题,其实在国安亚冠出局之后就可以提上议程。巴坎布不堪大用,又要去踢非洲杯,管理层但凡有点远见,早就开始提前寻觅接班人人选。而事实却是国安管理层根本就没有引援计划,总经理李明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亲口表示球队夏季不会引援。很显然,他们对现有的阵容充满了信心,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可能存在的风险。当比埃拉受伤以后,由于没有合适的替补,球队瞬间就崩盘了。
作为足协“归化政策”的试点俱乐部之一,除了跟竞争对手恒大有合同在身的高拉特、阿兰,国安完全可以去追逐另外三名待归化球员埃尔克森、费尔南多、阿洛伊西奥作为球队锋线上的补充。但直到这五人全部被恒大归化,国安一直沉默不语。这就很让人费解。不说长期混迹中甲的阿洛伊西奥,埃尔克森、费尔南多的门前终结能力哪个不比巴坎布强。更何况,下个赛季,他们还可以作为内援使用,球队还可以在外援上做进一步的补充。归化埃尔克森、费尔南多,不仅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竞争对手恒大和上港,一举两得!国安管理层为什么不做呢?
反观恒大,引进埃尔克森后,锋线实力瞬间增强。而暂时用不着的球员,费尔南多、何超、胡瑞宝、刘奕鸣等全部送到其他俱乐部,为狙击国安撒开了一张很大的网。国安输苏宁,有恒大旧将何超的影子,国安输建业,有恒大旧将胡瑞宝的影子。后续,还有河北华夏、天津天海、深圳佳兆业、大连一方等等球队加入狙击之列,国安的崩盘还仅仅只是开始。
问题六:自大的京煤和目中无人的国安球迷
国安处处皆敌,俱乐部公关做的不好只是其一,最大的根源还是来自京煤和部分极端国安球迷。赢球了,媒体就吹上天;输球了,各种找借口,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而那些极端国安球迷,不管是主场的“京骂”,还是客场远征军的各种挑衅,都让其他球迷极度反感。所以,国安一出问题,批评和幸灾乐祸的声音总是多于安慰和鼓励。
问题七:缺乏冠军底蕴
国安连续三年遭遇半程崩盘,说到底还是底蕴不够。从职业联赛开展至今,北京国安仅仅在2009年拿到一次联赛冠军。那一年,他们下半程的表现也并不理想,只因竞争对手表现同样糟糕才以1分的优势惊险夺冠。
究其原因,还是国安的球风偏软。过于追求技术化,本土球员的技术又跟不上,在遭遇对手高强度的贴身逼抢,节奏很难容易乱,球员的信心也会严重受挫。所以,当国安久攻不下,或者优势之下被对手打反击丢球之后,球员的心气很容易散。一支球队失去了斗志,也就是崩盘的开始。
总结
作为球迷,其实打心里非常喜欢北京国安这种观赏性很强的技术型球队。亚洲球队由于身体素质的局限,走技术路线才是成为足球强国的最好选择,比如日本队。但过于迷恋传控,忽视自身存在的缺陷就有点过犹不及。强如巴萨、曼城这样的顶级传控队在面对强敌时,都会主动做出战术变革。
三连败并不可怕,这赛季争冠失败了,还有下赛季。真正可怕的是,每个赛季都在重复相同的经历。北京国安如果继续沉迷伪传控,不懂变化,终究很难走的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