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是什么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过学习拥有了伟大的思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伟大的思想感召一群伟大的灵魂,共同奋斗,创建了圣王的功业,惠泽天下苍生。
然后:
【人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4:06:03

这是《论语》开篇的“学而篇”中,第一章第三句话。

以现今的汉语词义来理解,有障碍的是“而”和“愠”二字。

在古汉语中:

“而”,有多种用法和意思。在这里 “表示转折”,意为“却、可是”。

“愠”,本义是“心燥、不冷静”,引申为“含怨、生气”。

应翻译为:别人不知道却不生气。

重点还有后半句“不亦君子乎”!

“亦”是“也”,“乎”为“吗”

不也是君子吗?

合起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整句的关键点在“君子”上。

“君子”一词在“孔子”之前,是为对贵族的尊称,为之特有。孔子为它注入了“人文道德”含义,使之丰富饱满起来。此后,偏向指“品德高尚的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理解了“君子”,再前后结合、倒推揣摩,会更容易和深刻理解:

“别人不 知道(理解)却不 生气(恼怒),不也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吗?”

是君子,就得“有耐心、不轻易生气!”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