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15的月亮16圆”,有什么典故吗?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个说法一点都没有错。恐怕在全国范围內不知道这个说法的还真就不多,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实际上来说这就是自然规律。老祖宗一辈传一辈一直传到现在,都是这句话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7:44:15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既是一句民谚俗语,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更可以用科学解释。下面就从语法知识和自然现象,统计学三个角度来简单阐述。

一,互文语法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实在是一句经典的创作,这句话并不是说月亮最满是在农历十六,而是可以理解为十五和十六都是圆的。这句俗语用的是古文中常见的互文修辞手法,类似的手法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山关);“烟笼寒水月笼沙”(意为烟雾与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地)。

二,自然现象

古人把月亮的阴晴圆缺分为朔望之别。 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什么是“望”?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从朔到望相差14天18小时,所以最满的月亮可以在农历十五的凌晨,最迟会在农历十七的早晨。

三,统计学和人们感受的结合

根据天文统计数据显示,从1987年到2012年的26年间,中秋月亮大多在“十六圆”,而“十五圆”的只有9次。2010年中秋,月亮距离地球之远为1992年以来之冠,因此,这一年人们所看到的中秋月是18年来最小的,而从2011起,每年中秋月的目视直径都会比前一年大。专家表示,每经历14次圆缺约413.4天,月亮才会达到一次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另外。从一段更长时间的统计来看,月亮在十五和十六圆b的概率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十五圆属于正常,十六圆这种非常规的现象更容易被人们注意罢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