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国公主做了什么事,被唐德宗幽禁到死,连她的女儿太子妃萧氏也被唐德宗杀死?

唐朝的公主是历史上最开放的一群公主,无论是在政坛上,还是在婚姻生活中,亦或者私生活上,都有数不清的话题和故事。我们熟知的高阳公主、太平公主等就不必提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30 02:12:06

郜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历史上它遭到周边的鲁国、宋国和郑国的轮番蹂躏。1500年后,以郜国为封邑的大唐郜国公主,却活得“有声有色”。

这位郜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孙女,成年后,她被嫁给了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三姐,也就是说郜国公主嫁给了“奶奶”的娘家姨侄。

这位裴徽在《太平广记》中,留下一则惊悚的故事。说有一天晚上,他碰到一位独身的绝色美女,这家伙忍不住心旌摇曳,仗着肚里有几滴墨水,用艳词勾引她。

这位美女也很上道,不光不反感,还把他带进了一座豪宅,那里连侍女都美得出奇,走路全都身后飘香。就当他幻想着美妙时刻到来时......突然他佩戴的古剑发出寒光,顿时身边的豪宅美女全都不见了。

裴徽定睛一看魂飞魄散,自己居然身在孤墓的荆棘丛中,顿时吓得号啕大哭。

故事虽然光怪陆离,但却反映了那个时期,唐朝贵族阶层的奢靡与荒淫。裴徽出身河东豪族,姨妈是杨贵妃,老妈是唐玄宗的地下情人,老婆是大唐公主,想不飘都难。

可惜裴徽的幸福时光并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他跟着唐玄宗一路南逃,在马嵬坡之变中丧命。

裴徽的死,按理来说对郜国公主来说是场悲剧,但别忘了人家是公主,扭屁股就梅开二度,又嫁入另一豪门兰陵萧氏,丈夫叫萧升。

萧升比裴徽还要牛,人家祖上几代人都是宰相,他老妈就是唐玄宗的女儿新昌公主,也就是说萧升是郜国公主的表兄。

郜国公主给萧升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后来被嫁给唐德宗的太子李诵。

唐德宗是唐代宗的儿子,唐肃宗的孙子,郜国公主的娘家侄子。别迷糊,简单一点说,郜国公主跟侄子唐德宗做了亲家,太子妃既是唐德宗的儿媳,也是他的表妹。

没办法,古代皇家婚姻流行“出口转内销”,回流时难免会出现“不匹配”,习惯了就好。

不知道是郜国公主命太硬,还是豪门子弟命太软,萧升又早早地跑路了,让郜国公主二度守寡。

此时郜国公主人到中年,又当了太子的丈母娘,梅开三度不大合适了。可但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的,什么狼啊虎啊的,咱水平低想不起来了,反正郜国公主追求性福的愿望依然强烈。

从那以后,公主府上常常有公子哥,三三两两地出入,坊间传出了各种“有声有色”的花边新闻:

“贞元中,蜀州别驾萧鼎、商州丰阳令韦恪、前彭州司马李万、太子詹事李昪等出入主第,秽声流闻。”

别驾、县令、司马、詹事,这些人的级别不高,但是一看姓氏就知道他们不是一般战士。不用说他们都是豪门家族的小鲜肉,企图贴着郜国公主这根老藤往上爬。

值得说一下的是萧鼎,此人正是萧升的亲弟弟!伙计,你对哥哥家照顾得也太贴心了吧?你这么做你哥知道不?

恍惚间,我觉得当年裴徽的荒坟艳遇,应该是一场穿越,那位贵妇人就是若干年后的郜国公主。

堂堂公主府,几乎成了大唐臣民津津乐道的风月场。这件事传到唐德宗耳朵里,他勃然大怒,一道圣旨,李万被杖杀,李昪、萧鼎、韦恪杖刑后被流放。

皇帝一怒,快乐窝被拆了,郜国公主很气愤,你饱汉子不知“饿婆子”饥,凭啥啊?你不仁别怪我不义,咱女人也有女人的看家本领,我咒死你!

于是郜国公主玩起了“核武器”——巫蛊压胜,祷告文由她的儿子萧位亲自捉刀。真是好儿子,为老妈的幸福两肋插刀,够哥们!

够哥们!唐德宗也禁不住夸赞,那就一块进局子?他又一道圣旨,郜国公主废封号,她与萧升的四个儿子萧位、萧佩、萧儒、萧偲,及与裴徽的儿子裴液,全部被流放。

事件还牵连到太子妃,唐德宗借口太子生病,就是中了诅咒,于是杀太子妃,给太子驱邪。

原本想放个炮仗泄泄愤,结果一座府邸被烧光,郜国公主瞬间家破人亡!在惊天巨变下,她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两年幽禁生活,孤零零地离开了人世。

故事到这儿,本该可以画句号了,可我忍不住问:唐朝公主私生活放纵值得大惊小怪吗?那不是传统吗?郜国公主的儿女们,凭啥拿命支持老妈的出轨行为?这种事虽说不稀奇,总不至于那么正义吧?

所以,我们需要擦擦眼睛,用放大镜找点蛛丝马迹。结果我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旧唐书》记载,事发后太子李诵很惊恐,请求与太子妃离婚。这个举动简直就是唐肃宗当年的翻版,难道李诵也遭遇了政治打压?

果然,在《新唐书▪李泌传》中,有一段记载,解开了所有谜底:

“太子妃萧母,郜国公主也,坐蛊媚,幽禁中,帝怒,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泌入,帝数称舒王贤,泌揣帝有废立意,因曰......”

郜国公主被幽禁后,唐德宗又把怒火发泄到太子头上,搞得太子不知所措。李泌眼毒,他一眼看穿了唐德宗的醉翁之意——想废掉太子李诵,改立舒王李谊!

原来如此,郜国公主只是唐德宗隔山打牛的工具,太子李诵才是目标!

提到李谊,让人有点无语,他居然不是唐德宗的儿子,而是侄子!废掉儿子,要把皇位传给侄子,唐德宗太博爱了。

其实博爱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应该用“泛滥”,唐德宗还有个“儿子”叫李謜,此人其实是李诵的儿子,也就是唐德宗的孙子,被他收养为子了。哈哈,别奇怪,李唐皇帝就这么搞怪,除了唐德宗,至少还有三例同样的情况。

宠孙子宠成这样,让儿子如何自处?

李泌开门见山,直接指出唐德宗就是别有用心,警告他传位不是小事,当心引发政治动荡。

李泌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那位李泌的原型,李密的后人,五朝元老。他一辈子在朝中时间不长,但是却深得李唐皇帝的信任,帮李家几代父子,数次解决内部危机。

唐德宗见心思被说破,干脆也不遮掩,甚至对李泌的劝告发出威胁。李泌苦口婆心,那段时间不断出入皇宫,拿武则天与李贤、唐肃宗与建宁王的悲剧,反复劝说。终于唐德宗被他说得“流涕阑干”:“非卿切言,朕今日悔无及矣!皆如卿言,太子仁孝,实无他也。”

一场易储风波,才安然度过!

其实李诵此人口碑非常好,他书读得好,为人仁孝,又谨小慎微,唐德宗本不该产生废太子的想法。原因就出在中唐时期,豪门政治死灰复燃,皇权不振,唐德宗难免对豪门大户产生猜忌,而郜国公主,正是这些豪门的中心。

当然,唐德宗很清楚,郜国公主之所以受到豪门势力的追捧,不是因为那地方是“快乐大本营”,而是她太子丈母娘的身份。

这会儿全明白了,四个小白脸不光是“小鲜肉”,还代表了各大家族的势力,萧位、萧佩、萧儒、萧偲和裴液,也不是替老妈“维权”,而是为家族的政治利益而奋斗!

唐德宗一怒之下干脆来个连根拔,太子妃杀了,太子废了,看你们还能折腾个啥!

唉,豪门的日子也不好过啊,皇帝也愁人呐!最倒霉的是太子和太子妃,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一个差点被废,一个送命。

难怪事情解决完,李泌说自己被这件事搞得“惊悸亡魂”,坚持归隐山林。人嘛,得活得通透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