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育种家,这个领域是搞应用性研究的,不是基础性研究。任何研究都是术业有专攻,毕其一生有一件事做成功了就足矣。举个具体点的例子说明吧,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非中国
袁隆平是育种家,这个领域是搞应用性研究的,不是基础性研究。任何研究都是术业有专攻,毕其一生有一件事做成功了就足矣。举个具体点的例子说明吧,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非中国科学院院士。前者大体上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而后者才基本上是搞理论研究的,聚焦跨品种的“前育种”领域研究,比如我认识的一些科学家,一辈子只研究某一种病源菌的机理,从分子和基因层面的深入研究,可能会对育种家培育抗病新品种有作用。
除了杂交稻育种方面的巨大成就,其实袁老更了不起的成就是证实了自花授粉的作物也可以运用杂种优势进行杂交稻新品种的培育。在此之前的水稻科研界普遍认为,水稻雌雄器官同在一朵花里,不能像玉米这种异花授粉的作物那样进行杂种优势利用。
回过头来再说小麦。小麦研究领域也有院士,如李振声、于振文,以及众多在小麦研究界有名的专家,如郭天财、郭进考、许为钢等。事实上,因为水稻、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两种口粮作物,中央层面又一直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所以我们在小麦科研方面的实力并不差。具体表现来说,中国小麦的品种几乎都是国产品种,而经过几次品种大规模更新,单产水平也是居世界前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