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最近一直在追这部剧,所以,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客观地说,《安家》这部剧里,确实反映了不少现实问题,比如:高房价、啃老族、为买房假离婚等等等等。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
恰好最近一直在追这部剧,所以,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客观地说,《安家》这部剧里,确实反映了不少现实问题,比如:高房价、啃老族、为买房假离婚等等等等。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安家》也存在不少脱离社会现实的情节,要不,也不会遭到人民日报的点名批评,被指剧情“悬浮”。到底哪儿“悬浮”呢?一起来说一下哈。
一、过于淡化职场压力
都说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这最大的不容易恐怕就来自职场了。
甭管你是普通的小员工,还是身居高层的职场精英,都承受着来自职场的压力,且是不小的一股压力。而像房产中介这样主要靠业绩拿工资的行业,竞争应该尤其激烈,压力应该尤其强势。
所以,在这样的行业里,这样的环境下,每个房产中介都应该像最初的房似锦一样,才是正常的吧。
可是你看《安家》静宜门店里的诸位“活宝”是什么状态?店长徐文昌不要太佛系哦,不仅自个儿过得不紧不慢,对手下的员工更是宽容到了极点,不考核业绩,不管出勤,也不给员工打鸡血,整天带着他们尤克里里,笑闹一团。
现实中当然也不乏“老好人”式的领导,但绝对不会有这种几乎是一点工作纪律都不讲的领导。
如果说徐姑姑是因为手握老洋房的资源,因而有底气的话。那其他员工嘞?
除了王子健这个店里的销售冠军还有点职场人的样子,剩下的几个,真的就好像在“玩票”。特别是朱闪闪,虽然傻白甜的性格挺讨喜,但她的存在,放在职场里,绝对是个BUG,试问,哪个公司会养一个吃闲饭的养两年?
二、过于淡化职场规则
“安家七子”每天笑笑闹闹,除了给人上班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儿的错觉之外,他们的诸多“操作”也让人觉得“搞笑”、“不可能”,说白了,不符合职场规则。
卖房就卖房,为啥还要管那么多呢?比如,不卖给“小三”房子,听起来很“圣母”,很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但这又符合哪项职场规则了?房子卖出去了,还要帮着调解邻里矛盾,这好像是居委会的职责吧?现实中谁和邻居吵架,去找房产中介理论的?就算找上门,恐怕中介也不会操这个闲心吧?
其实本来吧,房似锦最开始的形象,还是很符合一个房产中介的人物设定的,也很讲职场规则,但没想到,竟然被徐姑姑给“同化”了,你说扯不扯?
三、过于淡化爱情的“阶级性”
窃以为,《安家》最扯的还是男女主的爱情。
从房似锦的人设来看,本来以为这是一个苏明玉式的现代独立女性,最终走出自己不堪的原生家庭后,会凭自己的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然后找一个差不多的男人,结个差不多的婚。
谁知道剧情走着走着,竟然又走到了“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老套剧情上来,我去!真的很想问问六六老师,您说您自己好歹也是一独立女性呀,怎么编着编着就拐到了“女人最终还得靠男人”的这条路子上来了?
您要说,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吧,可这才不是!赤裸裸的现实是,爱情和婚姻最终还是带有“阶级性”的,富二代不可能爱上灰姑娘,“门当户对”才是爱情和婚姻的终极真谛。
何况,房似锦情况多复杂:能力强,但实际没啥学历,因为学历是造假的。关键是,她的身后是一个扛不动的原生家庭,这就是个无底洞呀!徐姑姑呢,打小生活优渥,从来不把钱看在眼里。
这俩人,成长经历跨着两个次元壁,价值观其实也不一样。所以,把这俩人硬凑在一起,根本就是为了爱情而爱情,现实中不可能的,各位姑娘要理智,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幻想着你是房似锦,但你不怕,你会有徐文昌来救你于水火,接盘你的下半生。
不可能的,现实中的房似锦只能靠自己爬出泥潭,然后走进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也许幸福,也许更加不幸福。
虽然《安家》这部剧,因为加入了各种狗血桥段,而变得剧情很丰富,很有看点,但同时也让一部职场剧变得不伦不类,乱七八糟。
所以,真心希望以后的职场剧,就老老实实讲职场的那些事儿就行了,不然,真的太悬太浮,太让人莫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