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瑞幸能不能改变中国人喝茶的习惯。
我在这里分析几个要素。
1.瑞幸能否持久?
眼看这两年瑞幸不断地在写字楼下面开店,照顾周边3公里范围 的用户。一个小小的店,里面五脏俱
对于瑞幸能不能改变中国人喝茶的习惯。
我在这里分析几个要素。
1.瑞幸能否持久?
眼看这两年瑞幸不断地在写字楼下面开店,照顾周边3公里范围 的用户。一个小小的店,里面五脏俱全咖啡机、人员一应俱全, 主要以外卖为主打。
这个设置挺合乎经济逻辑,不算轻资产,算是成本中等,毕竟, 店租、押金、机器的成本摆在那。
这两年瑞幸砸钱在全国开了那么多小店、各种广告、两大明星代 言、优惠补贴等,再在中国风头甚劲。
而这些,靠的是融资资金及上市后的股票交易,现市值42亿美元 。
看上去风光无限。
我曾经很近距离地每天观察过一家广州瑞幸的门店。大概只有10 平方。预计月租+工资,每月大概30000元,前期装修、器材投入 、押金,往小里算,估计20万走不掉。
说回生意,由于近距离观察,发现这家店其实生意一般,一天好 的时候估计有100单,不好的时候,一天几单。
这真的很一般,至少对不起广告的铺排、名贵的代言、超豪华补 贴。
我觉得假如一直靠的是企业的钱打出去开店,盈亏自负,是挺有 风险的。虽然有部分比较好生意的店会拉回距离。
解决方法应该尽早开放加盟,把生意扩到最大。这有好处,现在 中国越来越多人是有点闲钱想创业的,这正好给了一个好机会。 瑞幸做总管理,加盟商只需要给钱加盟,或部分执行便好。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加速扩张,减慢烧钱速度。而加速扩张,则是尽早抢某巴克打下来的市场教育的市场份额。
总之,生意归生意,资金、营收,决定瑞幸是否能持久。就如当年的奶茶生意,本来没人喝,到了现在,大家都能看到成效。市场教育需要时间,咖啡品类的市场教育已经做得挺不错的了。一盘生意能否持续的走下去,无外乎利润保障。购买频次多了,利润有了,生意才能持续下去。就看瑞幸下一步了。
2.口味。
会不会代替茶?这个跟市场教育、口味有关。
说到底,无论营销做得如何,产品质量决定一切。私房菜爆满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说到产品,我不止听一个人说,瑞幸的品质不好,但我也不止看到一个人每天都点,然后发红包到群。
众口难调,这就是口味的问题。
另外,还有饮食习惯问题。我是一个不喝咖啡不喝茶的人,所以无论如何,怎么教育,也教育不了我,可以偶尔喝喝,但不会主动去喝。
市场教育,在某巴克的教育下,已经让年轻一代爱上了咖啡。而接下来就是如何占领市场了。可以看到奶茶品类,当年coco打下的市场教育,随着品牌老化,被现在众多的年轻品牌给取代了,甚至打去了国外市场。
而此前,不喝奶茶的那些人,之前在喝什么呢?是碳酸饮品。这也跟经济进步有关吧。
咖啡是有品鉴空间的,如红酒如茶,不同产区,不同烘焙技术,不同机器,甚至用不同水调出来的咖啡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所以,我认为咖啡品类是不能取代茶品类,但可以是平行,毕竟,茶也是有品鉴空间的。而瑞幸只是一个生产咖啡的商人,未来
他们怎么发展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他们成功了,罐装咖啡会是他们必做的产品,到时,就会让更多人喝到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