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头条!几千年来,大家一直只知道炎黄起源于黄河上游的渭水流域,炎帝成于姜水(宝鸡),故姓姜,黄帝成于姬水(武功),所以取姬姓,黄帝葬于陕西延安黄陵县桥山,因古人尊重崇拜黄帝,故把黄帝
大家不要上纲上线,真不真、假不假,要看历史的记载!
汉,《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晋,《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
西晋,《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以上是我在网上查的资料。看看是不是有历史记载?是不是很充沛?这就说明新郑是黄帝之都了吗?
记住《说文解字》中解释的很明确,“都”并不是故里,也不是家乡,这个大家首先要记住。
先看第一段:汉,《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这句话并没有出现在《焦氏易林》当中,不知道是什么人人为加上去的?有懂的朋友们请出来给我解释一下。
再来看第二段: 晋,《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这里面少了关键的两个词“或言”、“或曰”。《帝王世纪》学术界一般不敢采用,因为里面的内容有点荒诞。而且作者描写黄帝的时候用到了“或言”、“或曰”,意思就是“听人说”,说明作者本身都不干嘛这句话当真。而且《帝王世纪》前面有一段话却被人为地忽略掉了“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和上面一样,人为地忽略。
南宋罗泌称:“皇甫谧之《世纪》……其学浅狭,不足取信。”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内阁侍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严长明亦曾指斥:“《帝王世纪》,是书迂诞,实为考古之蠹,安可据以说经!”
再来看看第三段:西晋,《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大家记住这一点,这里面还有一句话“引用自《帝王世纪》”,和上面一样,都被人为地忽略了。
后续也有很多记载,都是全部引自于《帝王世纪》,而且大部分属于不严谨的学术文章,学术界一般都不敢采用。
那么黄帝故里是真的吗?大家请看下图。图中显示是一座明清时代的庙,根本没有黄帝故里的文物局编号。这就有意思了,和上面一样属于人为行为。官网的解释说“汉代就有了”,但是又查了一下,小庙当中用了汉代的墓砖,这个在明清建筑中很常见,并不见于记载。
有人说黄帝故里大典已经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这人较真,又仔细的查了一下。还真的查出来了,不过名字好像有点不对劲。大家请看下图:序号480,黄帝祭典。这里面好像没有“黄帝故里”四个大字,而且归于民俗,也就是民间祭祀的意思。
20年前当地人知道这个地方吗?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吧?20年后被炒得风风火火,其背后的目的不言而知。
欢迎大家关注大唐神都,将会在给您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