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之初,曾有一位肖战粉丝在超话发声:不要做这样的事。但这位理性发言的粉丝,被庞大的激情声量淹没、被认为是“黑子”。你看,第一夜就杀死了预言家。事件愈演愈烈,很多和老福特
事件之初,曾有一位肖战粉丝在超话发声:不要做这样的事。但这位理性发言的粉丝,被庞大的激情声量淹没、被认为是“黑子”。你看,第一夜就杀死了预言家。事件愈演愈烈,很多和老福特完全无关的人,都加入了这场抵制肖战的声浪中。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表里不一的“扭曲式”走红。一次一次不断升级的手撕,以种种扭曲的面貌“赢得胜利”,直到最终爆发。有网友总结过,小飞侠们几乎手撕过所有当红流量。和他们摩擦不断的汪海林,甚至被造谣“不爱”,这样的谣言是要人死的杀招。李咏遗孀、导演哈文谈“文化是用来交流的”。疑似肖战粉丝说“那个女人活该死老公”。科学家颜宁喜欢《镇魂》里的朱一龙,被安利《陈情令》,她说看不下去。于是,发生了疑似肖战粉举报(造谣)她学术不端的一幕。马薇薇发文说“粉丝挨打立正,正主出来说话”,被肖战粉丝骂作为朋友落井下石。有意思的是,粉丝翻出来的“朋友”视频很断章取义。马薇薇问肖战“你觉得我们是朋友吗”,当时肖战回答是。马薇薇反问“我们一共就见过三次、你为什么就觉得我们是朋友呢”。仔细看肖战咬下巴的动作。马薇薇回复网友“你们不停私信让我说,这就是我的态度”。
到底谁在网爆?
谁在贼喊捉贼?
一个有“温和”人设的爱豆,团队和画风在媒体反馈中却似乎是另外一幅面孔。某位记者爆料过反反复复变卦、“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搜狐娱乐、新浪娱乐黑榜终结里高票当选的最没好感度的艺人,这位没被指名道姓的男顶流,被认为是指肖战。随处可见粗暴、驱赶等词语。种种叙述中肖战及团队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一种是曾经当过社畜所以各位能体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格外温柔,另一种则似乎戾气很重。每个人在不同情境之下都可能有万千种状态,我们无法凭借少量碎片来窥探一个人的全貌,但基于种种极端事件,你更相信吸引这群肇事者的是纯澈的温柔,还是在爆红后举止失措的迷失和戾气呢?《陈情令》中魏无羡坚持自我、不忘初心,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生而死死而生,要散播的可不是谩骂造谣撕X的戾气。愿以一己之力重塑行业生态,而不是主动被动和饭圈文化中最糟粕的那一部分共沉沦。一,扭曲的话术源头《魔道祖师》是耽美作品、两位主角是恋人关系,剧版改名为《陈情令》、两位是“知己关系”。此前同样是耽改剧的《镇魂》爆红之后一度被404,让后来者在宣传口径上格外谨慎,甚至连“兄弟情”都不提。此后,这部暗戳戳吃着耽改红利的作品,打出的标签小心翼翼回避耽改。这部作品到底怎么样?特效长这样,五毛都嫌多。跳崖的重要场景,两位让人感觉在演黑白无常。开局阶段剧作的评分和热度似乎都不如预期,直到重磅的“九学”出现。一段肖战和王一博私下相处的九分钟视频,引发热议(事后被爆疑似由职业粉丝放出)。嗑真人CP的粉丝认为这是发糖,兴奋不已“百年难遇搞到真的了”。路人热衷看笑话:快来看男明星互相扯头发的名场面!剧作播出期间男女主炒作恋情是不稀罕的老操作,但两位男主的“九学”引爆,这可是内娱头一次的名场面。当真的、看笑话的,喜欢的、争议的,热度惊人。这是很成功的以争议引发热度的营销行为,但能证明剧作品相优秀吗?不能。而剧作初期的名场面又是什么呢?原小说中蓝忘机因喜欢魏无羡而吃醋讲出话中有话的一段,相关内容动画版和广播剧版都删除了,但网剧版保留了。爱嗑CP的人奔走呼号:神还原名场面!初始阶段的核心重点,始终是CP红利。走红有很多种方式,有人凭演技、有人凭人设、有人凭CP,每一种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这里的问题是混淆重点、偷换概念,甚至颠倒是非黑白。靠题材稀缺性和CP红利占领视域,靠成功的营销传播模式加持热度,却死活说“靠制作精良和演技好”。至于肖战的演技,名场面是这样的(见上图)。不可否认在相对悲伤的情绪中,肖战的表演入戏很多,代入感也更强烈。比如这张图,眼里有真挚的唏嘘情绪。在“诸多爱豆毫无演技”的大环境衬托下,这样的演技被彩虹屁大肆吹捧,似乎也没那么刺眼。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套话术很扭曲。一部本质上由于CP红利成功的作品,关键词里却坚决不提这些内容,甚至掉转头来炸掉同人粮仓。稀奇吗?“想吃红利但又要竭力划清界限”的算盘很眼熟吧。一面卖腐一面拒腐。《陈情令》剧作品相配不上优秀(优秀和热度是两回事)。但这部作品成为了豆瓣史上评分人数最多的电视,甚至成为了海外榜单的国产电视剧之最,庞大的粉丝团体为爱发电或者资本水军凑够分数。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部“粉丝(资本)声量压倒正常评断体系”的作品。将“我喜欢”作为碾压一切是非黑白的标准,将假和虚伪的声音作为成功的捷径,这套话术从源头上就很扭曲。而真正优秀经典、真正值得被赞誉的同性题材作品呢?《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在疑似肖战粉丝的迷惑发言里变成了这样。“同时期的肖战应该吊打张国荣了吧”“我们一定要把哥哥这个称呼抢过来”。二,整齐的话语口径“肖战吊打张国荣”如此有违常识的言论,应该只是极少数粉丝的荒唐之言(甚至不排除恶意冒充的可能),纵使这真是肖战粉丝,明星也没有义务、没能力为每一位散粉的言论负责。任何一个明星都有不理性的粉丝,有可能说出冒犯别人的话,没有明星有义务为这样的事情道歉,但这次肖战粉丝们不同。首先,集体行动。粉丝群体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和某位散粉一时心血来潮随便抱怨几句,性质完全不同。与粉丝团队关系密切的工作团队,理应及时观察并引导。(不然拿了工钱来浪的么)其次,职业团队。众所周知如今舆情团队会参与艺人的口碑维护,此外大量职业追星人员的常态化也是饭圈重要趋势,比如站姐等等。这次组织举报的某位粉丝(现已被开除粉籍),被爆似乎是职业追星人员。再次,粉籍属性。通常所说的金V大粉,是被超话认证的“XX粉丝超话主持人”,这意味着按照规则她有持续的打卡、发帖等多种行为,在超话中活跃且未违反任何规则。这是一个有规则的圈子,有“粉籍”的粉丝,和不混粉圈的粉丝属性不同。所谓“路人粉”是指看过某某作品有好感,仅此而已,这样的粉丝很难被组织进有体系的打投控评工作中。但活跃于微博上的所谓“大粉们”则不同。艺人团队不可能对粉丝的所有行为负责,但关注重要的饭圈集体事件是必备工作。粉丝们如此作为,是团队授意的吗?没证据。很多网友猜测如此,但猜测不是证据。都知道很多时候所谓粉丝撕X根本是团队暗示或者明示的,心知不等同于证据,我们暂且只聊下一条。团队及时制止了吗?告诉粉丝这样做没有好处而坏处一万条,让大粉们闭麦,很难吗?从源头上彻底改变饭圈文化很困难,但执行一条“闭麦”并不困难。而在事件过程里,肖战团队在做什么?经纪人在指桑骂槐“乌合之众”。和颂传媒的工作人员更是直接破口大骂。(肖战的商务约在和颂)问题的根源不是很清楚了吗?谁给粉丝的勇气“能保护哥哥的只有我们了”?谁让粉丝“纵使和全世界为敌也不怕”?经纪人和团队。依旧没有团队授意粉丝具体举动的实锤,但团队这个态度很实锤了吧。三,被阉割的饭圈话术:只问动机、不问内容。话从头说,如今饭圈这样整齐划一行动的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粉丝们为什么能被整齐组织起来?(拿钱听命令做事道理很明显,我们不讨论)第一点,低龄化结构和单纯倾向。相对来说追星群体年纪比较小、社会阅历浅,更容易被影响、也更有时间回应安排。你去指挥一群每天要工作要带娃要处理婆媳关系的人试试?真的没这么容易,人家也没这个闲工夫给你打榜帮你控评。第二点,资本加持和罗生门状况。在铺天盖地的营销号带节奏声量中,挖掘真正的真相、保持绝对的客观,非常困难。能接触事件核心关系者的人都是少数,此后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往往都是罗生门般的反转。普通个体很难真正做到“自行判断”,而是被动接受被投喂的“片面真相”甚至是假象。第三点,集体感、存在感、逆反心理等等。“哥哥只有我们了”“和全世界为敌”,甚至可能以虐粉的方式来固粉,这种“我和爱豆并肩作战”你们都不能理解的心境,恰好契合了幻想中孤胆英雄的节奏。这也是饭圈常说的“虐粉固粉”举动。这样的爆炸式攻击里,没有真正的胜利、连惨胜都没有。资本如此急功近利,以反常的姿态轮博做数据成为常态,控评的诡异姿态成为常态,组团出征撕X的姿态成为常态。你看,文中使用的这些肖战相关图片,某些精修图里他很好看。而某些图片中他的表现很辣眼睛。这都是客观存在,没有人永远完美、也没有哪家被吹嘘颜值的艺人真丑到精修都无法拯救。作品和艺人都很复杂,不是“好”或者“不好”一个定论就可以彻底讲清楚。但在碎片化传播的语境下,在很多人没时间关心来龙去脉的形势下,简单粗暴的“结论”就成了唯一需要的态度。在资本的结果导向之下,只剩下了“粉”和“黑”两种动机。不看内容,只问动机。评论和路人不可以没有粉或者黑的动机吗?在饭圈的常规语境下,这往往不被允许。于是,只剩下统一整齐的被阉割的无内容的话术,只剩下叫人尴尬的满天彩虹屁。真情实感的表达,被资本和饭圈体制,规训成了符号化的数人头。这样的结果导向,在号召撕X号召为谁而战的语境之下,往往非常可怕。那么,肖战本人无辜呢?他当然也是这种模式的受害者,但他同时也是既得利益者,甚至是某种意义上一部分程度的“养成者”。如果肖战无辜,那事件的性质是团队和粉丝联手逼死他。对团队来说,他是经济来源、摇钱树。对粉丝来说,他是最喜欢的爱豆(或人设)。搞死他图什么?有毛病啊。既不符合商业逻辑,也不符合基本常识。蠢也不是这种蠢法。她们不想害死他,只是豪横惯了,一路撕X举报没有输过。有句话叫“粉随正主”,这句话并没有科学依据、也未必百分百准确。但是,一个谦逊温柔的人,吸引的粉丝时时刻刻作妖、随时随地炸人吗?同样是流量爱豆,有些粉丝出名是因为“他家粉丝素质好”,时时刻刻害怕替爱豆招黑,面对质疑爱豆演技的言论都礼貌致谢。(虽然粉丝态度好对提升演技并没什么鬼用)小飞侠圈子暴露出的问题,戾气太重。这其中的问题大概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能力问题,另一个层面是认知问题。能力问题很好理解,肖战刚换团队、爆红不久,团队经验不足,处理事情千头万绪顾头不顾尾,难以周全。但粉丝群体长期多次负面事件暴露出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认知问题。不问对错只问输赢。如果举报的人真正捍卫你所说的价值,言行合一很值得敬重。但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喜欢你所以要你死”成为了不断被重复的声音?这是事件蔓延出利益相关群体、惹发众怒的一个核心要点。耽改出身、反踩一脚,踹翻了锅。为什么这位被抛出来的大粉发言让人不满?这位粉丝,自己将爱豆写成“姐姐”“女装大佬”,却不能容忍别人写性别认知障碍。打着“为所有名人的名誉权”考虑这样冠冕堂皇的美好旗号,干着最狭隘的丑陋事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污名化自家爱豆,污名化饭圈。饭圈女孩们做公益的高效透明,刚刚喜提高光时刻,就被“恶臭”又淹没在角落。虽然如此,我也依然不能赞成大规模报复回击的做法。客串三分钟的作品也被打差评,这样的不理性和肖战极端粉的做法当真有本质区别吗?结语关于作品好坏程度的评价、关于艺人的评价,都包含审美成分,而审美可以很主观,这就让路人的客观评价,变成了可以被攻击、被黑、被淹没的对象。当抱团的声量远远大于路人之时,控评的偏执甚至是虚假的声音,就成了唯一能被听到的声音。当他们口是心非带上自己并不尊重不执行的良好愿景之后,这就变成了正义的声音,这是可笑还是可悲?高晓松发文谈“你眼里有江湖,江湖眼里才会有你”。专注控评和撕X那一套,在虚幻的假象和碾压式的“战斗”里疯魔,和“以偶像为标尺、成长为更好的自己”那套初衷,已经背离千万里。追星是因为快乐,不应该是为了要战胜谁。在这场顶流团队和饭圈的关系中,善意的引导似乎缺席:那些小孩因为仰慕美好而来,是什么把她们变成了一点就着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