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荆的死是本部电视剧的一个转折点
范闲为什么来京都
范建要范闲来京都,就是为了娶林婉儿,拿回自己母亲叶轻眉内库的权利。
其实范闲本身,也因为待在儋州觉得无所事事,内心也
电视剧和小说毕竟是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改编的时候进行调整是必然的,不是说忠于原著就是最好的改变,在援助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使之更适应新的艺术形式才是最好的改变。
我个人认为这个改编还是不错的。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剧和小说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特点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小说当中适宜呈现出来的内容,不见得在电视剧当中也很适合。长篇小说是目前容量最大的一种艺术形式。所谓容量最大实际上指的是,在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等多个方面几乎没有限制,可以尽可能的满足作者的创作需求,进行全面的呈现。戏剧实际上比长篇小说的容量要略小一些。在各类戏剧形式当中,电视剧是容量最大的,电影的容量要比电视剧小得多。电视剧虽然容量比较大,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比长篇小说要小得多。目前普遍的电视剧长度在30集到50集之间,这也就界定了电视剧的常规容量。
因此在进行艺术形式转化的时候,就要适当考虑到容量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电视剧改编的时候,常见的手段就是将小说当中的次要情节进行删除,在这个过程当中势必就把相当一部分非重要人物全部去除掉。还有一种手段就是将非主要人物进行合并,以减少容量。
另外,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和电视剧作为综合艺术在表达的时候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从细节描摹的情况来看小说肯定是远胜于电视剧的,这是因为电视剧作为一个综合艺术,同时要呈现多种细节,在突出某一特殊细节的方面,其实反而不如小说具有优势。改编的时候肯定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从叙事线索层面来看小说可以无所顾忌的进行多线索叙事,但是电视剧是不太适合采用这种手段的,常见的电视剧一般是单线所叙事。也就是指围绕着主要人物进行叙事。少部分相对复杂一些的电视剧采用的是双线叙事,也就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极少数采用多线叙事,这对观众的观看来说是有很大考验的,所以这种方式极其罕见。
然后回过头来看这个改编。原著当中是一个不出彩的小人物,可以说是小说当中的一个闲笔。在小说当中这样的人物存在是合理的。小说容量大,结构可以更松散一些。戏剧的容量相对较小,因此就必须紧凑。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有其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应当被删除。西方有位剧作家曾经说过,如果在第1幕的墙上有一把枪,那么这把枪在这部戏里边一定会响。闲笔当然也是有其价值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整个小说的叙述,创造一种整体氛围。
不过到了电视剧这个角色如果不做提升那么很显然就没有单独存在的价值,最常规的处理方法就是和其他的仆人角色进行合并。不过在庆余年的电视剧当中,编剧别出心裁给了这个角色一个壮丽的结尾。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前期对这个人物的叙述有了充分的信息价值,另外一方面也为主角成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使得整个人物的成长历程更为可信。我认为这个改变极大提升了这个角色在整个电视剧当中的地位,赋予了这个角色更深的内涵意义。同时也使得整个剧情推进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可以说是一出妙笔。
最后,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进行小说改编的时候,最关键的不是去死抠原著,而是要在保留其原有神韵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其实,很多经典影视作品并没有遵循对原著的完全复原。比如,经典电影倩女幽魂和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聂小倩相比做了非常大的改造。小说当中没有涉及到任何政治背景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鬼情故事。电影当中引入的明代中晚期的政治背景,使得这部电影的思想深度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而成为世界上重播次数最多电视剧的西游记,实际上也没有遵循原著。西游记的主题不明确,现在文学界众说纷纭。导演杨洁以个人的理解为电视剧选择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追求真理。而这些作品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这就说明改编本身需要全面引入改编者自身的理解和思想,才能对原著进行深化提升,也就才真正有可能感动观众,从而使自身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