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是啥地方?为何清朝大臣一听流放宁古塔,宁愿自杀也不去?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孤胆英雄杨子荣打虎上山的那个威虎山很多人想必都不陌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威虎山离清朝的那个宁古塔距离非常近!威虎山和宁古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8 03:25:42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孤胆英雄杨子荣打虎上山的那个威虎山很多人想必都不陌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威虎山离清朝的那个宁古塔距离非常近!威虎山和宁古塔都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代管的县级海林市境内。

这下知道为什清朝的大臣一听到“流放宁古塔”,宁愿自杀也不去了吧?牡丹江的冬季跟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绝对有得一拼,最低气温甚至可能降到零下四十度!当年杨子荣烈士就是因为枪机被牡丹江冬季的极度严寒给冻住了,在拔枪向敌人射击时导致枪机无法激发、牺牲在了追击匪首郑三炮的途中……连枪机都能被冻住,就更别说人了!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衣物和取暖设备,一般人恐怕很难熬得过牡丹江的寒冬。

清朝被“流放宁古塔”的人都是有重罪在身的,而且在“流放宁古塔”这几个字后面往往还有几个字——“予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怎样一种存在?早年间投靠满洲人的明朝汉奸之后!这些人虽然也在八旗的编制之内,但地位却比八旗的包衣还要低一个等级。可想而知,这些人平日里在旗下所遭到的白眼肯定不会少!被流放到宁古塔给这些人为奴,您认为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不受到虐爱就已经是万幸了,好日子想都不要想!听说过一句话吗?“奴使奴、使死奴”,清朝那些被“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到了宁古塔之后,身份就是这种“奴才的奴才”,其境遇可想而知……

有一技之长傍身的相对还好一些,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恐怕也只能是从事最低等的体力劳动了,时不时还得受到“奴才主子”的虐待与凌辱……更重要的是,清朝对于一部分“流放宁古塔”的犯人还有额外的附加处罚,那就是“遇赦不赦”!清朝的奴籍是终生的、而且是“世袭”的,“遇赦不赦”就意味着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要终生为奴、世代为奴,那可真的是生不如死了!

前面提到的这些还算是好的,毕竟活着走到了宁古塔。要知道,清朝可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当然,晚清时有汽车和火车了,但被“流放宁古塔”的人犯恐怕也别指望能够骑马或者坐车了,基本全靠“11路”!算一算,从关内走到黑龙江,多远的路程?这一路走下去,能活着走到宁古塔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要是再遇上几个脾气暴躁的解差,跟着千里迢迢押送,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可不全撒这些人身上了?

更让人“绝望”的是,清朝是允许押解 途中存在“合理死亡率”的。简单说,如果被“流放宁古塔”的人犯死在了途中,解差只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是不需要负责的。理由都是人说的,不是吗?病死了、冻死了、过河淹死了……到时候还不是解差说什么就是什么!漫漫千里路,而且很多都是荒山野岭,谁去查?因此,在清朝经常会出现一些解差为了图省事,在途中弄死人犯、谎报正常死亡的……看过《水浒传》的人想必都知道,林冲、武松要不是练就了一身好武功,恐怕也就死在被押解途中了!那虽然是小说中的情节,但至少说明一个道理,流放途中是可以有“合理死亡率”的。换言之,说不定还没有走到宁古塔,一些人就已经“客死他乡”了。

所以,但凡家中还有一些经济能力,被“流放宁古塔”的人家里一般都会跟解差“意思意思”,以换取家人在路上的平安。这一切的一切,一个普通人看着都已经有些毛骨悚然了,就更别说是清朝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大臣了,这一路走下来,即便不死、恐怕这些人也已经丢掉大半条命了……到了宁古塔,还要给“披甲人”为奴、受尽屈辱。对于这些人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大臣而言,真不如体体面面地去死,不是吗?因此,清朝的大臣听到“流放宁古塔”,宁可自杀也不想去恐怕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