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随后,这个话题在各个社交媒体刷屏,引来全民围观。
按照文章的描述,这些所谓的“名媛”,先需要提
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随后,这个话题在各个社交媒体刷屏,引来全民围观。
按照文章的描述,这些所谓的“名媛”,先需要提交10万的资产证明,然后交500入群费,为了结交富贵,打造人设,她们40个人拼单一间宝格丽酒店;15个人在丽思卡尔顿拼单一间房间,每人只需200元,就能假装住上每晚3000的顶级酒店;还有6个人拼单丽思卡尔顿双人下午茶,每人85就能假装享用魔都顶级下午茶;甚至还能接受群里姐妹穿了两天的二手Gucci丝袜。
初读这篇文章,会让人觉得,原来朋友圈中看起来这么高大上的有钱小姐姐,结果背后却这么寒酸,顿时让人心生鄙夷。不过,过于戏剧性,往往意味着是虚构的。
比如,群名自称“上海名媛”,这既高调又招黑的名字,会找来不必要的风险,但对那篇文章的读者来说,却非常吸引人。至于酒店,五星级酒店带人进去倒是肯定可以的,不然客人就不是住酒店,而是住监狱了,但电梯现在一般都要刷房卡,来来往往40、50个人,很难不被发现。上海丽思卡尔顿和宝格丽酒店也回复媒体称并未发现“拼单”情况。
而且,文章中的聊天截图,信息高度密集,很像是为了在少量几个截图中,尽量呈现更多的内容而高密度聊天。还有一个细节是,所有的聊天对话,都以空格代替标点,不可能所有人都用同一个习惯,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在生成聊天记录的软件中,杜撰的对话。所以,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存疑。
这样拼单,无非为了在社交媒体中发布,这种打造人设,其实,也算一种生存法则。
卡尼曼著名的《快与慢》中,作者告诉我们,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直觉性的判断,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但却容易被虚假蒙蔽。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人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这就意味着,人判断另一个人时,往往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觉的、第一印象的。人的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大多数时候,是凭一个人的“气味”直觉性的来判断对方、来与对方相处。
前不久的韩国影片《寄生虫》中说了一个词:“穷人的气道”。在贫富分化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之下,气味,对于中国人则更加重要。朋友圈造人设,就是为了消除这种气味,再加上富人的气味。
有着强者气味的人,可以拥有“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强者并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很多资源——那怕他仅仅是装出的强者。这里的资源,大可以到合作机会、工作机会;小可以到朋友圈的点赞,群里的帮腔,某张优惠券。所以,朋友圈人设现象的背后,是社会的虚荣、阶层分化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
所以,在这种需求之下,出售各种精美、高端的图片,或者拼一个好的场景拍照,的确是存在的。很多人有这个需要。虚荣,是人类的原罪,是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
需求,必然产生各种商业模式。前几年,奥巴马来中国,与他合影,也是明码收费的,25万一次。显然奥巴马不会为了25万,专门来中国一趟,但有30个人拼,750万人民币,对美国总统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总统筹款活动,也少不了拍照。所以,小姐姐们拼个酒店,企业家拼美国总统,道理其实差不多的。
在朋友圈的人设打造是可以的,但跨越太多层级的打造,却非常难。年收入3万的,可以把自己打造成10万的;30万的,可以打造成100万的;100万的,能把自己变为500万的;因为跨级不多,生活层次有交集,生活中的经验、听闻可覆盖,也就不容易露馅。
但是,想在朋友圈拼个下午茶,或者酒店,就钓上金龟婿,或者泡上白富美,却未必凑效。
现在所谓的“高端名媛”,无非是之前说的PUA的模式反过来。Pua是男性,拼名媛,是女性。本质都一样,即依靠朋友圈的展示,打造人设。但是,仅仅靠朋友圈的图片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人设,源于一个人的整个经济实力、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没有这些东西支撑的人设,永远不可能变为“线下之物”。
哪怕是普通的网友见面,总要吃饭、逛街、娱乐。短短的几个小时,却能体现整个经济实力,生活经验。要他开超跑来接,可以说车不在,或者拿去修了,但开了500万的超跑,难道能吃麻辣烫?要进人均1000的餐馆,总不能说钱不在吧。狠狠心掏半个月的工资,但进了人均1000的餐馆,该怎么点菜?逛奢侈品店,哪怕不买,也得不露怯。玩了一天,最后去开房,总不能住如家吧。这么一天的交往与开销,就足以让“朋友圈高帅富”露馅。
那篇文章中就有截图显示,有人说,画展没看介绍,结果没能与高帅富搭讪。其实,有些东西是学不会的,甚至不是学不学的问题。一个远达不到奢侈品的青年,哪怕专门去研究了奢侈品,但与一个对包包丝毫不懂的煤老板,在奢侈品店里,面对店员,气场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实际上,PUA,很大程度上,表面上是“教如何骗女性”为名,但实际骗得对象,却是那些底层的男青年。
名媛拼单也差不多,如果一顿四五百的下午茶都要拼的人,是根本无法支持起名媛人设的。即便约会不出一分钱,谈吐、见识、仍然都会露馅。
丝袜、下午茶都需要拼,这就太过了,离名媛太远了。一个年收入30万的女白领,能够装出100、200万的生活,但她本身就负担得起下午茶,奢侈品包即便不多,也总有。而丝袜都需要拼的人,年收入5万,没有能力去模仿的。所以,不管是PUA、还是名媛吊金龟婿,除非对方是傻子,不会看不出来这一点,所谓名媛拼单,很像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
但无论如何,可笑之人背后,也有可怜之处。莫泊桑的《项链》大家都知道,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一条项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实际上,她就是为了发一个朋友圈,而她的朋友,项链的主人,也不过是发了一个虚假的朋友圈。生活中的一切谎言,都有早已标好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