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很难回到,我在本人的头条号“狮子山读书人”写过一篇文章,不是对该问题的直接回答,但可以看出我的基本观点,因此直接粘贴于此。谢谢
哲学史上那些让人爱
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很难回到,我在本人的头条号“狮子山读书人”写过一篇文章,不是对该问题的直接回答,但可以看出我的基本观点,因此直接粘贴于此。谢谢
哲学史上那些让人爱恨交加的大经大典
作者:往熹
哲学是个奇妙的玩意儿,搞了几千年,哲学家们竟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哲学的定义是什么?哲学究竟研究什么?若干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哲学大厦无一例外地被后来者批判、解构,甚至推翻、拆毁,黑格尔说得恰如其分: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死人的骨骼。吾辈庸人是没有什么资本到战场上去厮杀的,能够作壁上观,看看战斗的场面,领略一番交锋的激烈,欣赏欣赏那十八般兵器,也足够了。
但问题在于,从哪里着手呢?孔夫子教导的循序渐进用来学哲学大约是不管用的,序是什么?有哪些书写得浅显一些,适合入门读?这些问题统统无解,其原因在于哲学跟科学的不同:科学有体系,哲学是战场。
我们今天能够确切地知道的是:有几本书在哲学史上堪称大经大典。
一、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苏格拉底的跟随者和哲学事业的继承人,流传下来的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理想国》是这些对话中的精品之一,大致代表柏拉图鼎盛时期的思想,但我同意一些学者的意见,其中的第一卷可能是他早期的思想。需要特别强调的事《理想国》是政治哲学的经典文本,但其思想绝不仅限于政治哲学,其主题远远超出这一范畴。西方哲学的许多问题和观点在这本书中得到认真的讨论。如果说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那么首先是《理想国》的注脚。
二、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起码有三个人们所熟知的头衔: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或者他自己更加看重哲学家这个头衔吧,亚历山大他好像没怎么提及;柏拉图是他所看重的,但也居于真理之后(吾爱柏拉图,吾更爱真理)。
《形而上学》是一本编辑而成的书,甚至连一个正式的书名也没有,编辑者勉强名之曰《自然学之后》(或者《物理学之后》),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极其难读的书,近年来出版了一些研究资料,可以参阅,如徐开来教授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导论》等。
三、康德和他的《纯粹理性批判》
伊曼努尔·康德,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哥尼斯堡大学毕业,据说一生就没离开过那里。
《纯粹理性批判》是他的“三大批判”的第一种,这本书有好几个中文译本:胡仁源先生译本、蓝公武先生译本、牟宗三先生译本、韦卓民先生译本、邓晓芒先生译本(杨祖陶先生校阅)、李秋零先生译本,笔者建议大家读后两种,前面的可以作为参考。
四、黑格尔和他的《逻辑学》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1831年),时代略晚于康德,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国人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缘故对其的了解稍多,但误解也多。《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是其主要著作,国内研究黑格尔的学者颇多,张真如先生、贺麟先生是为大家,其著作尽可参考。张世英先生有一本解读《逻辑学》的书可以参考。
我想多说两句的是《逻辑学》这本书是我考研前重点阅读的书,在校外租房子,埋头苦读,一日三餐多吃馒头。没想到的是当年的考题黑格尔居然占了半壁江山,我顺利过关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胡塞尔和他的《纯粹现象学概论》(《观念Ⅰ》)
读研究生的时候,德国哲学方向的教授开了《观念Ⅰ》的导读课,每周一个上午,读得那叫一个艰辛,不说也罢,读者诸君自己去找来看吧。
六、海德格尔和他的《存在与时间》
本人非常主观和武断地不大喜欢海德格尔,所以也没有读过《存在与时间》,但在哲学史上这确实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所以在此存目。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这些书都很难读?
答曰:是的,非常难读。
必须读这些书吗?
答曰:可以不读,因为哲学跟吃饭基本没关系。但你想学学西方哲学,还是读读吧,至少读完一本。
没有更简单的可以入门的读物么?
答曰:我讲个故事吧,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有个老年人找到我们的教授,非要拿一本打印稿给教授看,声称是自己三十年研究的成果,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教授问:你读过康德的《纯批》吗?读过胡塞尔的《观念Ⅰ》吗?老人茫然,教授说那我不看!
哲学确实是一种消遣,但前提是你消遣得起。哲学本身就不简单,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迅速入门。还是读难的吧,其实上面这几本书,你认真读完一本,大概就对哲学有一点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