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或其他人问你“忠厚是无用的别名”这句俗语的意思,你怎么解释?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提到:“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嗦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21:50:36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提到:“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嗦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我记得中学学的《范进中举》一文,范进的老丈人就对范进说过:“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

在旧社会忠厚就要被欺侮,甚至无立足之地,因此忠厚就成了无用的另一种说法。不幸的是,鲁迅的很多话往往藏有既深刻又明了的道理,可谓是放之四海皆准,不仅在旧社会如此,即使在现在这样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人太忠厚也难免吃点亏。

只不过,忠厚不是一个贬义词,为人忠厚不仅没有错,相比于过于精明的人,忠厚者更让人信赖,至于无用,看似中性,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仅仅是因为忠厚容易被人欺侮,就将忠厚定义为无用,虽然二者有一定的关联,虽然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也可谓是理不糙而话糙,用鲁迅自己话说,未免太刻薄了一些。

明陈皋谟 《凶人》一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翁好施,天大雪,见一人避雪于门,怜而延入,暖酒与叙寒,遂留一宿。次日雪又大下,不可行,又留之,如是三日。天晴,此人将别去,因向翁借刀一用,翁取刀出,持以谓公曰:“素不相识,承此厚款,无可以答,唯有杀此身以报耳。”遂欲自刃,翁惊止之曰:“如此则害我矣!”其人曰:“何也?”翁曰:“家中死了一个人,零碎吃官司不必说,一些无事,烧埋钱也要十二两。”其人曰:“承翁好意,不好算得许多零碎,竟拿烧埋钱十二两与我去罢。”翁大怒,遂喧嚷惊动邻里,为之劝解,减其半以六两与之。临去,翁叹息曰:“谁想遇此凶人!”其人曰:“不说你凶,倒说我凶。”翁曰:“如何是我凶处?”其人曰:“既不凶,如何留得我三夜,就扣除我两日一夜?

这个无赖在老人家白吃白住了三天不说,还用常人难以理解,逻辑上也说不通的理由讹了老人六两银子,还说老人凶;老人白白亏了钱财,反被无赖称为凶人,原因就在于老人不敢和这种贪得无厌之人作斗争,也不会维护自己正当合法的利益,人是忠厚,也确实是没用,既可怜又可恨。

我从来不会去欺负、诈骗、算计别人,但是如果有人敢损害我的利益,妹的,打断他的狗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